《论语.为政》原文: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来问孔夫子如何才算是孝敬父母?孔夫子说:“现在的人以为给父母点钱,给父母点吃的喝的就是孝顺了;给父母脸色看,其实,你养一只小狗,养一匹马你也是给点吃的喝的,你不敬重你的父母,和养一只小狗、养一匹马有什么区别?
我们现在大学毕业后都在外地工作,每个月给父母打几百块钱或者几千块钱,自己就觉得非常孝顺了,而最重要的是你的心,你心里是否真的有对父母的敬重、尊重,心理上的尊重,行为上的尊重,语言上的尊重?有那你才能算得上孝,如果没有那可不行。
你只是给了他点吃的,那跟养一只狗有什么区别?这话听起来很重,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心,你的敬重的心,如果我们没有敬重之心,我们会跟父母说,哎呀不要吃那些过夜菜跟你们说了多少次了!你觉得你是为父母好,但你把敬重丢了,没有敬重的时候你说出来的话就是冷冰冰的,你给点钱你就觉得你了不起了,我们怎么区分对待父母和家里宠物呢?那就是敬。
当一个人有敬畏之心的时候,你会把冰冷的语言捂暖和了,在恰当的时机春风化雨慢慢来,就算父母做的不对你也不会去怨恨父母,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对错,只是大家的经历不同、立场不同、认知不同罢了。
我们现在有的人会把父母接到家里,虽然给父母饭吃,但让父母洗衣做饭带孩子,不给父母钱,有时还会给父母脸色看,但实际上你请个保姆你还得给人家开工资,你还得给保姆好脸色,你还得尊重人家,你不尊重保姆,保姆就走了,但有人让父母在家里做家务,还以为自己是养着父母,给了口饭吃,还给父母脸色看,还认为自己是孝顺,其实这已经是大逆不道了。
为什么我们不容易去尊敬我们父母?会忽略掉父母对我们的爱?大家都认为父母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应当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是百分之百的,让孩子觉得父母就是爱自己的,就算自己不尊敬他也没什么关系,因为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会让人觉得很廉价,会让人不懂得珍惜,父母对我们恩情是比山高比海深的,可我们恰恰更容易忘了,因为不管你怎么样父母都不会离开。父母舍不。得花钱,供我们上学,数十年如一日给我们做好吃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的,每个人都没有资格去怨恨父母。
人要升起敬畏之心,当你升起敬畏之心的时候,那你就会讲出温暖的语言,一个人不要讲冷冰冰的话,不要有冷冰冰的心,要把心捂热,把话捂暖来讲,所以一个人要么不开口要么开口就讲温暖别人的话,我们会不尊敬我们的父母,是因为人性是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如果娘一直在就会显得不那么珍惜。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最牢靠的,但我们往往却在父母面前展现出我们脾气最差的那一面,孔夫子讲得这一条,我们应该迅速反思自己的语言、行为、心态可是有尊敬、尊重父母?可有感恩父母?还是抱怨父母不是当官的,自己没做到富二代,心里有怨恨呢?孝道是非常重要的,当一个人懂得孝,就开始会做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