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看到一篇关于江西上饶女孩爸爸杀死10岁男孩的新闻,因为时间关系只匆匆瞟一眼。
晚上回到家细细想来似乎觉得很有必要说些什么,于是在百度上敲下‘女孩爸爸……’还没输完呢,所要的信息全来了,这条新闻果然又成热搜了。

连着看了几篇,似乎有点头绪,虽然每个作者都站在不同的角度审视这件事,但归根结底事出有因。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行为背后一定有某种心理的驱使。
首先说一说遇害男子刘某宸,一个十岁男孩,可能他的天性就是调皮好动,但孩子毕竟只是孩子,成人给予他们的应该是爱是包容是教育和指导,最严厉的也仅仅是惩罚,即便使用刑法也应年满十八周岁。
我们暂且不说刘谋宸的父母对他的教育方式怎样,但是,在得知儿子跟同桌女孩何某某有矛盾以后主动加微信欲和解这样的举动是没错的。至于双方的言词我们无法得知,可能彼此都带着各自的理不肯低头妥协,也可能中间会有话语的歧义和误解,毕竟文字是苍白的,没有感情的。
如果在这中间,班主任或者其中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能够在中间调节或者让两个家庭面对面解决矛盾,这场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再说说女孩何某某,关于她的描述没有很多,但她毕竟也只是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可能她本身就对这个男同桌有着很大的反感,每次同桌之间的小小摩擦会在她这里放大,然后这样的情绪传达给自己的父母,爱屋及乌,父母也跟女孩一样地开始厌恶这个刘某宸的男孩。
女孩何某某的父亲原本就是老实人,这就更为这场灾难做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老实人在一开始的时候都喜欢把不好的事情沉埋心底,而男同桌欺负自己女儿这件事从一开始可能就在他的心里埋下了种子,女儿每次的抱怨和诉说都是默默地给这颗种子浇水,最后男同桌打了女儿眼睛这件小事竟成了导火索,让这个老实人走向了偏执,最终酝酿悲剧。
如果这中间能够有谁给他开导,分析利弊,指引新途,这场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因为太爱太想保护自己的女儿,最终亲手毁了她的前途和幸福,为什么在动杀机的时候他没有想到?因为他的执念没有消去,他的眼里只有仇恨没有希望。
我们大多人都在指责孰是孰非,却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一场场发人深思的悲剧该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教育路上没有谁对谁错,需要的是彼此理解;人和人之间没有完全的和谐,需要的是换位思考。很多道理,懂了,就释怀了;不懂,就越陷越深……
那个杀人的爸爸,谁能在他量成大错之前开导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