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看了一个电视节目,采访了广东、上海和东北等地区的深夜电台广播主持人,谈的是近二十年左右广播节目、听众的变化。因为深夜广播节目多是情感互动话题,主播们说几十年来,总体上听众的困惑变化不大——还是差不多的事、还是差不多的纠葛。
里面有一个细节我很触动。广东的主播说,有一个听众常打来电话倾诉,她很想帮她,私下就有了联系,最后这位听众要求主播必须每天接她的电话,但是节目也好主播的个人生活也好,不可能满足她的这个要求;最后的最后这位听众在广播电视台门口闹自杀。谈到这个话题,这位资深主播显得很无奈也很疲惫。
我的一点感悟是,谈心节目也好、*牌调解也好,或者是通常生活里想要帮助一个人,会有很多类似无力的情况出现,而心理咨询的方向是“助人自助”,这个方向是在一定设置的基础上达成的。
一、咨询关系是专业关系而非社交关系
心理咨询是通过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能力,协助来访者看清自己、重新选择的过程。例如一位倾诉夫妻关系的来访者,抱怨自己的另一半对自己的控制,TA的初衷是改变对方,或者学习如何能改善夫妻关系,最后可能发现的是自己一直在委曲求全。
在这个过程里,咨询师可能会对来访者做一定的反馈,这个反馈有可能听起来不是那么舒服,对于来访者的认知也是有挑战的,这是咨询师基于专业关系会做的事。例如,咨询师可能会说:“我注意到刚才你这么说的时候,好像是在附和我,实际上你心里不是这样想的”。甚至更进一步:“你有没有意识到,在你的生活里,这种情况也经常出现?”
如果是社交关系,可能两个人之间会尽量满足对方、尽量让对方舒服和开心,让关系趋于和谐稳定。
专业关系也意味着在咨询里,咨询师是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是以你的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谈论你的内心、你的现实以及你关心的话题,咨询师本人不会抢你说话的麦;如果咨询师本人有状况,会去求助他的督导老师,当然是要付费的。
二、心理咨询需要付费
有一阵子我去看了两个月中医,最大的收获是我决心早睡早起和跑步,原因很简单,我想靠自己的努力帮助自己,健康、持续且省钱。
付费肉疼,疼则思变。
妇女儿童项目的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接的家庭暴力的案子,哪怕五十元每小时都很有必要,因为实践证明付费和效果成正比,免费的心理咨询=没有效果。所以即使有咨询师想要贡献免费的时间,他们也不接受。
付费代表改变的意愿,这也是进入咨询关系和愿意花时间的承诺。
白得的东西会有内疚感和压力,会造成不平等的关系,付费则代表购买一项服务,来访者也有底气提出自己的要求;咨询师收费也获得了价值的肯定,而且不会有牺牲感。
有一个微信不熟的好友,试图免费咨询,在得知要收费后说:“有爱心的事,怎么可以收费呢?太不应该了!”我立刻把她拉黑了。
三、心理咨询需要一个空间
如果是线下咨询,一般都在咨询室,或者至少是一个没人打扰的空间里;如果是线上咨询,分隔两处的咨询师和来访者,也各自需要安全的空间。
我遇到过各种情况:“老师,我要带孩子,咨询的时候孩子在旁边可以吧?”我回答:“也许你并不着急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我们去公园,草地上不可以吗?”
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当你倾诉自己内心的痛楚甚至秘密的时候,外面有风吹草动你都可能会很敏感,你可能会哭,也可能会笑,甚至可能边哭边笑,这时候路边走过一个人或者一只狗,你还能自如地表达自己吗?有些时候,也许我们只能对着一堵墙呆坐,或者只想缩在一个角落,有四堵墙的一个空间,提供了某种保护和某种接触感。
在我接受咨询的经验里,有一阵子因为家里一直有人不方便,我考虑过酒店钟点房和朋友空置的公寓(做线上咨询),当我开始认真考虑这些事情的时候,我意识到,我需要问自己的是:“这次咨询真的有必要吗?”“我真的要面对这个问题吗?”那一刻我理解到,考虑设置,考虑咨询的专业性和严肃性,是在考验我对待自己困惑的态度——我真的要面对我的这个困惑吗?我信任专业的方法吗?还是我还留有余地?我还是想按照自己的那一套来?我一边求助,一边在掌控/对抗别人帮助我的过程?
如果我愿意,我会有办法扫清关于咨询时间、费用、空间的障碍。
四、心理咨询需要预约时间
如果你是一位家长,我很建议你每周和孩子有一个“约会”的时间,这样孩子在平时想和你交流的时候,会告诉自己:“等到周*,我可以和爸爸/妈妈谈谈这个事。”在等待的时间里,也许困惑化解了,也许是一个很安心的延迟满足的过程。
常规的心理咨询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左右,这样的频率和时间,不会成为来访者主要的生活内容,但是会是一个安顿身心的特别时刻,像一个驿站,也像一个浓缩的舞台,帮助来访者看到自己。
深入的咨询,一小时就可能会很疲惫,会有很多的觉察和思考,甚至需要一周的时间去咀嚼消化。
你不可能随时随地呼叫,咨询师就立刻给予帮助,如果咨询师做奶妈,你会成为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但是特殊情况下,咨询师会给你他的电话,在你特别紧急的情况下,用于求助。
我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同门师姐有一阵子常打电话给我,我刚上完导师班,她愿意让我练手;渐渐地,我发现朋友间的谈话大概在十几分钟半小时后变成了咨询电话,通话在三个小时的时候还停不下来。我提过两三次,“如果你有需要,我们可以约个时间做咨询。”她对此置若罔闻。再后来我发现,我喊停的时候她执意继续,因为她上过课,对咨询的手法很熟悉,所以会按自己理解的进行下去,我终于明白没有时间的约定和限制,她可以实施某种控制;而不是正式的咨询,我们很难建立起一种专业关系。
这段经历对我的影响很大,让我对专业设置有了深刻的认识。
按小时收费,而不是按“一个个案”收费,提高了咨询的效率。
五、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为你保密
这是职业的基本素养和要求,有教学需要分享案例,也不会透漏你的个人信息。但是普通人可能并不明白“保密”的真正含义。
有一晚我和一位“婚姻情感咨询师”在KTV玩,顺便聊了聊情感问题(是的,我做了自我暴露),我也是想了解他的专业领域,当晚他就发了一个朋友圈:“今晚很开心,给一位资深心理咨询师做了一次情感咨询。”
我能说什么呢?这个广告没有提到我的名字,但是我感到愤怒、羞耻和背叛。
专业的咨询师走在路上,可能都不会主动和你打招呼的;但是如果你先打招呼,他会回应你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