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听了一堂关于《 汉字思维》的微课,感觉又开启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非常感谢朋友的分享,让我有机会聆听,秉承着自己做任何事情要及时复盘,才能吸收消化的原则,迫不及待整理了一下稿子,好课!
主讲教师: 风趣幽默的李山川老师。“汉字思维”体系创始人, 好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上下五千年》专栏作者 上海青少年语言发展中心理事长 “上海科普大讲堂”优秀主讲人 中科院SELF讲座演讲嘉宾 愈千小时线下和线上的丰富教学经验 倡导并发起的“博物馆课堂”被评为2015年上海十大公益项目 南开大学中文系本科、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何为汉字思维?第一,我们不管是读现代的汉语,还是古代汉语的作品;不管是诗歌,还是经,还是一些文章,我们把这个东西叫做文本,text,文本。第二,“ 阅读”汉字的理论和方法就可以称为汉字思维。汉字思维是一个新的概念,是我们从很多的实践里面所总结出来的一个创新,第一次把先民造字的理据和一些原始的思维方式与我们现代的儿童的思维特点结合起来。其实对我来讲,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在中文里面,除了文本本身值得阅读以外,承载文本的文字,也是值得好好阅读的。
中国文化其实有多种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这里我们不赘述。我觉得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结晶,或者是长期以来沉淀下来的很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化符号,我们应该把它从单纯的符号里面升华出来,跟更多的文化意象做些结合,做些解读,这样可能会更有意义。我觉得研究中国的文化或者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汉字是一个非常好的取材之处。以汉字为载体来了解中国的文化有几大好处:第一、 汉字是最源头的东西。它最早,比唐诗宋词早,比四书五经早,甚至比百经之首的《易》都更早。它是先民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反映了很多朴素的思想,但是这些思想一直慢慢地加强和发展,文字也是慢慢地发展,所以通过文字创作和发展的脉络,我们基本上也可以摸到中国文化的一个发展的脉络。如何有体系,有脉络地来看待汉字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例子,做一下思考。
这几个汉字非常简单,相信大家都认识,问题是,这些汉字有什么共同点呢?(要建立体系,就必须找到不同事物中的共同点)
大家恍然大悟了吧,哦,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个上下两组汉字,上面一组,我们称为简体字,下面这组我们称为繁体字。实际上,下面那组正确地去表现中国造字的理据,和汉字的系统。而上面这些汉字,他的系统性遭到了破坏,我们看不清楚他们之间的这个亲缘关系,下面这个看的比较清楚。再来看这张图。
“隹”这个字,我们的老师不会教,为什么不教?因为觉得它“没用”,什么叫有用?传统的学习认为,不能直接拿来用的就叫“没用”,这是非常非常功利的。但是,我们认为,对“隹”的认很重要。它的作用和地位一下子被凸显出来,如果我们能抓住它的话,等于我们抓住一个系统。这个东西,实际上今天是可以打出来的,它也是一个汉字,只不过我们在现代汉语的词汇中不再使用它。其实它就是一个无用之用的汉字,无用之用为大用。这个隹字,是汉字作为右边的表意偏旁构字能力最强的,它在现在常用的汉字里基本上能够构成六十七个汉字,这是非常厉害的。我们看一下,它的甲骨文和金文都是一个图形文字:一只鸟的嘴、鸟的头、鸟的羽毛、鸟的脚,可谓是栩栩如生。汉字发展有自己的脉络和顺序,每一次变化都标志着历史的前进,政权的更迭或者人们书写工具的进步。总之,文字的书写是要适应人的生产和生活的。这种文字与人们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就能让我们感知到时间的流动和文化的演进。
我想说的是,简化汉字不可怕,我们大可不必因为简化字就放弃汉字文化的学习,因为无论写法如何简化,汉字的内涵始终不变。这是汉朝出现的隶书,此时,汉字就变成“符号”了。极简而实用,一点一划就能书写。汉字之所以称“汉字”,就是因为在汉朝时,汉字走向了成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汉字第一次被简化,也第一次被规范,秦始皇的功劳是相当大的。中国这么广大的地区,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欧洲有多少个国家(跟中国一样大),因为无论方言有多不一样,天子的诏书一到,所有中国人都能看懂,都能明白,所以“汉字”造就了我们这么伟大而又连绵不觉得中华文明。
这是最早的图画文字,我们的汉字此时和尼罗河流域的圣书文字,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以及恒河流域的印度文字一样,都是如图画一样的。问题是,除了我们的汉字,它们都去哪里了呢?
现在大家来回答一下, 雀 是怎么写的?通过刚刚一个简单的“隹”的学习,大家已经能“见”到不一样的东西了吧。
也许有人不以为然,这不过就是一种识字方法而已,我家的孩子早就认识这个字了,不需要再知道什么“隹”了。所以,雀在我们的眼中不再是“少加亻加主多一横”,而是“小加隹”,也就是“小鸟”的意思。问题是还有一个“鹊”字。这就不是认识不认识的问题了,大家可以自己体会一下,看看已经“识字”的你们能不能回答正确。上面的题大家绕晕了没有?
有没有感觉回到了学生时代,考试填空题。的确,他说得对,可是他忘了一件事,如果只有一个“雀”字,是不会有问题的,你们有答案吗?我们的“办法”——如果那也能被称为是“办法”的话——就是,抄写,重复,多积累你就会了。从来没考虑过,其实我们是可以把“分辨之法”告诉孩子们的。这种问题比比皆是。这就是最要命的,中文太多同音字,太多形近字,太多近义词,太容易混淆了,仅凭“一般”地学习,其实你什么也区别不了。
雀刚刚讲过了是小鸟的意思,个体比较小的鸟。而这个喜鹊的鹊很明显是一只鸟,加上一个窝,是个鸟窝,所以鹊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喜鹊造新房,做窝的鸟,叫做鹊。大家想过没,如果我们这样来给孩子们讲呢?当这两个汉字的意义,被我们做过这样一个定义之后,它的意思被我们解读好了之后,作为词语,作为这个文化现象,就好理解了。
大家想过没,如果我们这样来给孩子们讲呢?比如说因为这个鹊是善于做窝的,所以中国人对这种勤劳的、辛勤工作的鸟非常的赞赏,“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有这种说法。所以勤劳是中国人所宣扬的一种美德,由此对这种鹊就产生一些偏爱一些喜爱,称为喜鹊,加个喜字。那么象声名鹊起,鸠占鹊巢就不必说了,声名鹊起,美好的名声,那么这些都很好理解了,这些语言现象变得平实了。这样的学习体验,对于各位家长来说,就像反刍的牛一样,可以把以前没搞懂,只是囫囵吞枣记住的中文好好地梳理一遍。这其实就是我们“字有道理”小视频,——看小视频,学大语文——的研发初衷。如果不仅仅是讲,而是每一个字用3-5分钟的时间做出一个小视频,生动活泼地展示给孩子们看,让他们全脑接受刺激,从理解的角度来掌握呢?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学习呢?我们可以匡正我们对很多词语的解读不是特别准确或者说一些很含糊,以前并没有区别得很清楚的一些概念。有了汉字的这个解读的介入后,我们对于语言的认知可以更加清晰,在我们的大脑中可以形成比较分明的一些概念。对小孩说就更好了,他们是一张白纸,从小的时候就给他绘制出一个正确的语言学习途径和一个路径。可以让他们的语言水平达到一个很高的一个阶层。
出一道题目给你们做一下,你们觉得选哪个答案?
答案来啦C,其实这是一道语感题,我们的孩子,如果从小浸润在良好的语言环境,这道题目都不难。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一组字,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水平和认知汉语的高度只“愿意”停留在“一只鸡、一只鸭”的话,那么“只”比“隻”好,因为它简单啊!
如果我们想要知道"形单影只"、"只身前往",我们想要表示only one、single等东西的时候,我觉得看“隻”好。因为它表达的是“用手抓住一只鸟”,这才能让孩子学会“只”有“一个”的意思;用手抓住两只鸟叫"双"因为它表达的是“用手抓住一只鸟”,这才能让孩子学会“只”有“一个”的意思;用手抓住两只鸟叫"双"。带着狗在草丛里抓住一只鸟叫"获"。一个人在田里面抓住一只偷食的鸟,这只鸟赶紧振翅而飞、逃命,这个叫"奋". 奋就是“奋飞。一只鸟走路就叫做"进",因为鸟只会向前走。这组系统的有充分理据的汉字可以看出,它使得我们的汉字具有了丰富的可阐释性,也就是说这些汉字的图画画面感。我们文字的谱系,像家谱一样的文字谱系是很明确的。我们把这个“隹”的部分称为“汉字基本构件”,学术语言叫做汉字基本构件。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一百八十六个,有的说是二百多个,有的说可能会更多二百六十多个吧。不管怎么样,它大概就是两百个左右。这样的一些基本构件构成了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汉字。所以说我觉得把汉字的思维方式引入到汉字的认知和阅读中,它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让我们对这些汉字的使用和解读都有了新的一个眼界和天地。以及给我们可能产生的联想是非常丰富的,产生了丰富的文化意象。这就是我们的汉字谱系图。从最简单的“构件”到最复杂的汉字,构件古代叫“文”,我们必须认识它们,就好像必须认识“隹”才可能明白“雀”“集”“隼”“準”……一样。这叫做“识文。
“识文”之后,我们可以带领孩子一起来思考,把学习“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来判断汉字的意思,这就叫“断字”。
这是我们今天的最后一个部分:从学汉字,到学语言。识文断字,最需要的就是“动脑筋”,“思考”。
1. 汉字它非常好的诠释了中国语言的形成和丰富的一个过程。从最早的象形图画,到单音节的词语,然后相同的、相反的,或者互为补充的单音节的词语,及双音节的复合词,又构成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的雏形,所以去研究词语是非常好的一个切入点,或者说是正确了解自己语言的一个不二法门。2. 中国的语言是一种视觉语言,也就是说是靠眼睛看的,能够传递信息的充满画面感的文字符号。而西方的语言特别是以拉丁语系为代表的西方语言,它是以语音流为语言载体的一种语言体系,它是一种听觉语言,所以这两种语言有很大的不同。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汉字除了是文化的一个很好载体,实际上也是进行思维训练的一个绝佳的工具。
思的古文字,一目了然,上面是“囟”,就是“脑”的右边,大脑的意思。下面是“心”。一个是逻辑思考,一个是情感维系,我们中国人的“思”既可以“思索答案”也可以“思念故乡”。“维”就是“维系”,要用汉字的“神”“理”“气”“境”“韵”五个维度来维系中国人与汉字的天然联系——汉字即生活,汉字即文化——从古至今,从未断绝。
在门口贴一个“福”,这是美好的祝愿,在墙上画一个“拆”这是对过去的告别,在屋子里挂不同的书法作品,是对自己最大的精神暗示和自我鼓励……中国的语言是“字”为本位的,字的本位体现在我们可以用“汉字”来展现我们的生活。这是我们小学语文第一课,《天地人》,我们好字在为之所配的插图,我们用汉字来描绘这个世界,就像我们的祖先所做的那样。我们的祖先从洪荒走来,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创造了从古代唯一延续至今的文字。
从小小的汉字中,可以看到大学问,是打下语文学习和人文素养基础的最重要学习对象。“字有道理”,是我们不变的信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