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老一辈有知识的人说,那时候读书是慌不择时的,有什么读什么,根本没有系统。我买了本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也是位老作家,之前听过名字,却从来没读过,只知道他是“先锋文学”的代表。
这几天挺好,总是下午写东西,都是阳光从背后慢慢爬上来时写。客厅里传来我爸的电视声,手机里传来消息的震动声,十个手指下传来键盘的敲击声,只是我的“Q”坏了,按不下去了,一发力又按出许多个Q来,鲁迅都没它6。
我发现我特喜欢看别人旅行,无论是视频还是讲旅行的书,我都很喜欢,但轮到自己的话想一想就够了。近来看陶立夏的《生活的比喻》,俨然小女生的感想文。深浅且不论,我挺喜欢她几处写她在机场的状态。我也喜欢机场,甚至毫无缘由地突然开车到机场去吃一顿汉堡再返回——纯粹神经病的操作。或许精神领域略微充盈的人都有类似的举动,我从不认为自己特殊。我们都是泯然于众人的个体,我不过是喜欢好好经营自己的个性,但它一定没那么特别,放在人群中。
书里有一段很好,虽然看着普通,有点俗气,但确实是那么回事:“万物是内心投射。内心丰盛的人,不会看见一个荒凉的世界。一个人要过得快乐,懂得体会孤独、不惧怕寂寞,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拥有精彩的精神世界,勤于思考。如果你能在日渐纷杂的世俗世界里拥有自己的原则与追求,而不仅仅人云亦云,满足于速食的生活方式,你就能打开一扇门,通往一个更宽广的世界”。
敲完以上这么多字,我发现我的“Q”按着不困难了,它像精神世界一样宽广了。
我小时候很瘦,瘦到每次去姥姥家她总是偷摸叫我进厨房往我嘴里塞两片肉肠。尽管现在比较注意热量的摄入,但依然不知道什么叫胖。我买了很多手办,其中有一个《海贼王》里很胖的角色(奎恩),唯独把他放在桌子上天天看着他。其实大可不必理会社会环境对人的各种要求,不理会比拒绝更牛——完全无视是更高级的境界。起码不管钱多少,人会活得潇洒、自由。读书为了什么,至少有一个理由,大概率是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