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717186/851f69c5ab476c8c.jpg)
壹
已经记不清扶贫小组是何时成立的了。
似乎是今年,也似乎是去年,原本只有三个人的微信群聊小组“一个诸葛亮”由于导师的加入,正式升级为“贫困户精准扶贫交流群”。
这个群对我有多重要呢,只要看见他们都在那儿,我的心就是宁静的。
贰
和张梦隔着三百多公里的距离,见面固然欢喜但毕竟时间有限,我们更多的是线上聊天。
有时候和张梦谈及学生时代的事情,唏嘘之余,不禁感叹道,我们都已经认识十二年了。
十二年的光阴,若是在我步入迟暮之年来回顾,未必会成为一段难忘的记忆,但是就我目前的阅历而言,它是我人生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女生之间的感情很奇特,可以肤浅到仅凭一眼就能推断出后续是否有来往,也可以深刻到无论际遇如何都不离不弃。
我和张梦起初不过是高中同桌,慢慢在漫长的相处中积累期彼此的默契,而且面对生活冲击时没有松开对方的手。
跟所有女人之间的友谊一样,我们并没有太多波澜壮阔。更多的是,静谧时光中平淡的相处,你给我支持,我给你鼓励。
和范玮琪的《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中所写的非常相似,简单而深远,足以让我感动。
叁
和艾总的结识完全是一个偶然,也正因为他,我才在后面萌生建立“一个诸葛亮”的想法。
2009年高考结束后,我开始了浑浑噩噩的网瘾时光,在网上游荡的时候认识了同样无所事事的艾总。
我同时期的网友都一个个销声匿迹,唯有他和我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到了现在。
2013年同城后奔了现,呦呵,只比我小六天的白净弟弟(是真的白,尤其是腿!),非常nice非常暖的一个男生。
我对艾总有着天然的亲切,似乎已经认识他很多年很多年,完全可以当做亲人去相处,没有戒备,没有忌讳,不浓烈却自有一种暖人心脾的熨帖。
艾总带我玩魔兽,给我过生日送玩具熊,和张梦一起陪我出去玩,他给我的是细水长流的温柔。
肆
对于喜欢的人,我总是想让他们也彼此喜欢。
于是我建了个微信群,三个臭皮匠,“一个诸葛亮”。
还好,张梦和艾总的第一次面基是非常愉快的,虽然他们之前从未见过面,对彼此的了解也来源于我的只言片语,大概就是缘分吧。
后面张梦又拉了她的竹马导师进群,导师进群的第一天就把我得意的群名改成了“贫困户精准扶贫交流群”,起初我还觉得很别扭,后面就越发佩服起导师的智慧来。
“导师”的真名当然不叫导师,与艾总的称呼一样,也是我和张梦对其崇敬和钦佩的产物。
“艾总”是因为艾总作为事业有成的青年才俊,令我们不自觉地想抱紧未来土豪的大腿,而“导师”则是以他的睿智和洞悉世事让我甘心成为他的信徒。
导师使我们四人中年龄最小的,却是人生经历最丰富的。艾总有着同龄人鲜见的纯真和质朴,而导师则是有着超脱于一般人的冷静客观和犀利。
导师对事情看破不说破,表面上玩世不恭,内心比谁都清楚。
但是他的精明又是温润的,对于志同道合的朋友倾心相助,对于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人则是礼貌地回避,丝毫没有我身上一言不合就怼人的戾气。
算了,对于导师任何溢美之词都是多余,还是打个广告吧。导师的微信公众号是秘密告解管理中心(MMGJGLS),这么中二的名字,一定很有趣。
伍
我分手的时候,哭得不行。
艾总和张梦本来是怀着八卦的心态准备开我玩笑,然而看见我哭成马了,立刻收敛起戏谑的嘴脸,给我的盘子里夹满我爱吃的菜,艾总还给我剥虾,嗯,超级喜欢吃虾。
所以这就是我瞎的原因吧。
我能迅速走出这道阴影,大概跟朋友在身边有很大关系,不管是突如其来的魔怔,还是无病呻吟的矫情,他们都能够给与充分的理解和包容。
感恩。
陆
巴西和比利时踢球那天,被导师和艾总拉去看比赛。
起初还担心他们没见过面会有隔膜,然而,两位大佬毕竟是江湖中人,我这种妇人之见的担心纯属多余。
然后我就似懂非懂地看着比赛,然后听他们谈笑风生。
喝了一点酒,微醺,导师送我们回家的路上,他们俩在说话,我埋着头假寐。
西安凌晨五点的风吹过,突然就有一种很安心的感觉。
柒
一切都很好,不过还是很期待第五位朋友的加入,那个时候群名或许还可以再改一下?
嗯,就这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