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千万别在孩子青春期时犯这些错(2)

千万别在孩子青春期时犯这些错(2)

作者: 夏阑珊 | 来源:发表于2022-12-12 23:07 被阅读0次
错把较量当教育

升入初中后的某一天,儿子把写有“闲人免进,有事请敲门!!!”的A4纸贴到门上,还郑重其事地拉着我和他爸爸看。

那天后,他进房间就把门关上,门外的我完全不知道他在里面会干什么。

他会老老实实地学习吗?

会不会又偷看什么不该看的东西?

失去掌控感,我倍感焦虑,所以每隔半小时,就推门看看里面的情况。

我只是怕他偷懒,想督促他学习,没想到引得他厌烦至极。

他很快将自己反锁在里面,任我怎么敲门都不开。

“我数三个数,快给妈妈把门打开,要不别怪我对你不客气!”

屋里没有任何反应。

这不是故意跟我作对嘛?还没长大就想反上天!

我转身去找螺丝刀、锤子、钳子,一顿叮当响,把门锁拆了下来。

他一脸气愤地说:

“还是你厉害,你赢了,你赢了!”

之后的几天里,他学习用心了一些,就在我洋洋得意地感叹“姜还是老的辣”时,也发现他明显的变化。

我和他说话,他爱搭不理,也不愿正视我,刻意避免与我的接触,有什么事情都是找他爸爸。

这时,我才意识到:

我破开房门的同时,也在逼他把心门关上。

我拆掉的不仅仅是门锁,更是儿子对妈妈天然的亲近感和信任感。

正如之前看到的一句话:

“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都有一场战争,孩子赢了是喜剧,父母赢了是悲剧。

亲子之间的较量,是赌气,是泄愤,是惩罚,唯独没有教育。

父母看似赢了心智和身体尚未成熟的孩子,实则输得一败涂地。

错把贬损当批评

明明可以好好说话,给儿子正确的引导教育,可我偏愿意用损话刺激他。

例如看到他写字潦草时,我会说:

“狗写的都比你好看,你怎么好意思写出来。”

他成绩不好时,我故作平静地说:

“你真厉害,总能有本事把妈妈的期望值降得更低。只有妈妈想不到,没有你做不到。”

当他没有整理好床铺的时候,我又说:“蟑螂都不愿上你的床,因为得开导航。”

我一点儿没觉得这些刻薄挖苦的话有什么不妥,反而觉得这是激将法,都是为了他好,目的就是让他自知、自省,然后一雪前耻。

可是,我却忘了幸福心理学家周梵说过的一段话:“激将法完全不符合心理学的运作原理。

因为自我改变是需要力量的,每一次改变都需要拿出力量破除原来旧有的习性,而罪恶感是最快扼杀力量感的东西。越去评判或谴责他人,事实上就越剥夺了对方改变的力量。”

所以,我没等到他的知耻而后勇,而是他的逆反,我期望他做好的事情他一件也没有做好,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他故意为之。

原来,我故意用言语羞辱他、刺激他,最终只会剥夺了他改变的力量。

错把说教、唠叨当关心

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是班里的大家长,我力求面面俱到,诸事不留遗憾,所以很多话我要反复说。

例如:解题步骤是哪几步,卫生工具怎么放,餐盘怎么摆,床铺整理成什么样,是绝对不许出错的。

不可避免的,我把职业病带回家中。

即便儿子已经初二,每天上学前,我还是要就怎么听讲、怎么答题唠叨几句,只希望儿子能在我的唠叨中记住一二。

后来,他越发厌烦我的喋喋不休,没等我说完扭头就走。

他的反应激怒了我,我一把将他拽回,命令他把我说的话背一遍。

他无可奈何地说完,边走边嘟囔:

“天天的,烦都烦死了,真是更年期提前!”

我又生气又委屈,我更不明白,我一心扑在他身上,他怎么对我有这么大怨气?

李玫瑾教授曾说:

6岁之前,父母的唠叨都是黄金。12岁之后,父母的话语都是“垃圾”。

青春期的孩子,有强烈的自尊感和自主感,早把自己当大人看。

而我还一直把儿子当孩子,不分时机,不分主次地说一通。

此时,我的话语不但一文不值,而且特招人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千万别在孩子青春期时犯这些错(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ac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