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非常非常渴望父母能给点我零花钱,哪怕一角或五分。这种渴望极少满足。最多是什么节假日或父母心情不错时,或借学校要缴纳什么班会费书本费时多要一二角。
记忆深刻的大概是小学四年级,放学路上见父亲从十几公里外木材市场卖木材回来,应该会有好收成。就高兴地叫他:爸,你这么早回来了!谁知爸爸竟黑着脸从鼻孔里发出“嗯”。就快步从我和同学前面疾驰往家走了。我还在和同学慢悠悠乐呵呵地边聊边走。以为到家会有好吃的等着我。
一进家门,父亲劈头盖脸怒吼:“你是否偷了我挂在床头外套口袋里的五元钱?”我说:“没有啊!”父亲说你还不说实话?母亲也在旁边帮腔:“是否你拿的?家里别人不敢拿也没人拿,肯定就是你。”我说没有就没有!父亲这时竟然更怒了拿起细竹条就往我大腿上抽,一边抽一边问我:“这钱花哪里去了?胆子不小竟然偷五元钱”。我越想越气,眼泪吧啦吧啦掉下来,任凭他抽打,边哭边嚎:“没拿就没拿,你就打死我也没拿过。”这时母亲看不下去了。拉着父亲走了。再私下问我是否你拿了去买零食吃了?我说我没有拿啊。然后就继续哭,越哭越伤心。哭到手指抽筋成握拳状,母亲见我手指抽成握拳状,且整个身体发抖,用力也撑不开我的卷曲手指了。这时母亲有点怕了。对父亲说:“看来真的不是她拿的。”父亲在一旁轻声嘀咕着:“这钱到底哪去了?”那时的五元钱相当于现在的五百元的用途。赚钱非常艰辛困难。父亲都是从家里天没亮就出发,走十几公里崎岖不平的土泥路和山坡去买木材,再用手推车推着一车木材,从山头到三四十公里外的地方卖木材。不是每天都有机会买卖,得碰着赶集日才去的。十天里面有三个卖木材市场的集市日,比如农历每月缝三六九日。平常在家种庄稼。就靠这点微薄的利润撑起五口之家。
后来这五元钱到底哪去了。或找到没有我记不清了。从此父亲再没打过我也没给过我零花钱。只是偶尔母亲会给一点。最多几毛钱。那时五分钱能买一拳头大小的瓜子。糖都是一二分一粒。后来当能见到一元二元五元纸币时,我会在暑假打工了。母亲更不会给零花钱了。
谁知,却在我进入五十岁之际,七十多岁的母亲经常给我零花钱。且都是几百几千的给。不要还不行。拗不过她的倔犟劲。我就半推半就收下了。心里一边无比喜悦一边又负罪感。喜的是母亲给零花钱时像回到小时候的味道。心里非常甜蜜。负罪感的是我不知如何回报母亲。特别是父亲去年被我们失误的决策害没了。心里只有万分小心维护母亲的健康。因为母亲已中风快十年了。
有时在想,要是我们都不会老,时间都停留在原地。要是小时候父母就能给我这么多零花钱。那样的我们长大后又会是什么样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