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个人化的,我曾在自己的文章里写道:“阳光炽烈,使我打喷嚏。”我的父亲看后便说:“这个形容是不合理的。”但事实上,我在那个地方,感受到炽烈的阳光,就是打喷嚏了。别人不会这么写,这是我自己的个性化书写。
国内的写作太老了,太古板了,太被所谓的语文所限制了。事实上,写作应该是具有时代性和个人性的,我们随时都在书写自己所见所感所经历,这样的写作才有价值。就像欧阳黔森说的深入人民,也就是他自己在扶贫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感,即使他的角色在说脏话,也是真实的。
而在体验之外的一定是正确的观念,你读一本好书,就会发现那个作者把该写的都写了,把该指出的问题都指出了。而不好的读物就只是在泛泛而谈,里面刊载了一些千篇一律的文章(这种文章缺乏个人性,就容易被抄袭)。
看其他作家的书,许多问题我也在自己的文章里谈到了,但那些文章依然发表不了。我一直在谈论那些对现在社会而言是有价值的问题,但那些文章通通发表不了,只有那种老传统发表得了,只有抄袭的一稿多投的发表得了。
读美国作家莱特曼《对称的宇宙》,读到美、对称以及能量最低原则,之前他们研究出了能量最低原则,对称性使得宇宙的熵值最小化,这里他就直接提到了。我专门翻译了那篇论文,看到他这里秒懂。为什么我们不能在作品里多探讨一些前沿科技,而只能千篇一律地书写那些父母家乡村庄什么的?
而作为文学来说,我想看的是对奥秘的探索和对人生本质的追问,肯定不止外国人有,中国人也有。我想看每个人的体验中个性化的事物,与众不同的事物,个性化的语言,而不全是村庄父母什么的。但最大的问题是,你只能这么写,因为所有人都这么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