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邻百花潭 2023.11.6
儿子家住在一环路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内,属古锦官城区域,与百花潭毗邻。自今年7.4日我俩彻底退休、接受带小孙女的重任后,与百花潭便开始有了渊源。百花潭成了我闲暇时常去散心踱步的地方,我也常常推着小孙囡去散游。
夏日的清晨,出社科院小区后门,顺百花东路巷右行,巷子口的芳邻路对过就是宽坦优雅的南河,河两岸生长着千姿百态的黄葛树、栾树和高大的银杏树,亭亭如盖,绿树如因,河边颇有几分凉意。远处拦河坝倾泻而下江水的轰鸣声由远而近,倘再巧遇上顺江而生的平流雾,更如梦如幻,反衬的河岸更为宁静。漫步在河岸甬道,呼吸着清沁的空气,感受着晨江之美,心底安适且平静。
南河与府河合称府南河,府南河又名锦江,系岷江都江堰水系流经环绕成都而过的两条古代人工开凿环抱成都城的主要护城河。府河进入成都市区后绕城北、东而流,南河绕城西、南而流,在东合江亭处汇合,加入岷江主河道,往南经乐山、宜宾入长江。锦江流经成都29公里长,历史上府河、南河两江抱城,河宽水深,是古代成都出川的黄金水道。府南河是成都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它环抱成都这座古城,穿流闹市,孕育了璀璨的古蜀文化,滋养着成都大地,成为这座名城千年不变的景观和名片。
沿南河岸徐行百余米,就是百花潭公园东南门,门前几颗苍劲古朴虬枝密爷参天蔽日的黄葛树,是一群中老年人每天演习太极和健身舞的绝佳之处。从右侧沿河岸再往前走,右前方沧浪桥和散花楼即隐约可见。李白未出川时曾登临此楼,留下《登锦城散花楼》“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百花潭公园不大,但布局典雅,园内茂林修竹,曲径通幽,梅柳夹岸,丹桂飘香,假山飞瀑,鱼游鸟鸣,亭台楼阁,千回百转,景致十步不同,山石、瀑布、溪流、碧潭、花坛、盆景分布其中,逶迤蜿蜒,静谧怡爽,自然朴质,纯净清丽。品味着繁华之上的悠闲徜徉其中,“百花潭水即沧浪”引发的幽思每每会润泽在心头。
百花潭,顾名思义,花理应是其特征标志,公园里一年四季花开不辍,品类之多接踵而至,以梅花和海棠为主的春季尤为烂漫,夏日的紫薇、莲花、三角梅热烈清纯,秋日的桂花清香浸人再加金黄的银杏叶,冬天更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草本花默然绽放。再就是高大的树木,以银杏、樟树、黄葛树、桉树、栾树、广玉兰等为多,擎天如盖,遮天蔽日,绿意葳蕤。在山水园林的映黛婉流间,那些见证了岁月风云的古树奇卉也成为了百花潭里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从唐代的银杏古树,到宋代的罗汉松,再到国香园里50多个品种的万盆兰草,俨然是一座活生生的植物博物馆。杜甫曾诗赞:“曾城添华屋,季冬树木苍”,“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随散的漫步在树下清爽的石板小路上,“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有的劳累疲惫顿时一扫而光,因劳作而绷紧的神经可以松弛下来,浮尘蒙蔽之心会倏然清澈,悠然而生息宁之意。成都在农耕时期的人居文化是林盘文化,“小桥流水、竹林茅屋”,全世界独一无二。工业文明时期,成都园林以其精巧的布局、别致的风格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把林盘的特色保留移植到城市里。这些园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向人们展示了成都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都的园林,建筑风格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韵味,和谐统一,灵动婉约,同时又具有本地独有的特色,体现出成都的历史和文化。
百花潭自沧浪桥到西门的沿南河的一段路,是从汉廊起点的寻香道的重要一段。“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是诗人杜甫对当年美景的生动描述,尽管当年的百花潭与现今的百花潭因水系变迁早已“古今异地”,但百花潭的美,仍延留了丰厚的历史底蕴。
百花潭里最值得一提的,是兼具艺术与文化内涵的两大宝地—“川派盆景园”与“慧园”。
百花潭内的川派盆景园,可以感受“咫尺千里,缩龙成寸”的艺术之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盆景正是将大自然的草木丛林、大千世界的无穷意境和山石微尘巧妙浓缩于盆钵之中的一门中国传统艺术,雅致宁静中又不失灵动。川派盆景是中国盆景艺术中最具影响力的五大流派之一,主要分为树石盆景和山水盆景,树石盆景用多株树桩进行组合造景,配合其他素材,构成千姿百态极具诗情画意的盆景景观;山水盆景一般选用虎皮石、沙积石等,加上六月雪、虎刺等小型植物组成,展示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风光。
百花潭的园中之园——慧园,以文学巨匠巴金的著名小说“家”所描写的高家大院为蓝本设计修建,占地八九亩。掩映于青松翠柏之间,幽静神秘。正门对联:巴山蜀水地灵人杰称觉慧,金相玉质天宝特夸造雅园。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成都,原址系正通顺街,1925年,巴金走出封建大家庭,留学欧洲。后来家境败落,大宅院被转卖拆除,现仅剩唯一遗迹双眼井,曾引起巴金无限的回忆与感伤。
慧园正门的前方,一片开落地对面,是巴金青铜像,连底座高3.2米,净身真人一般大小,衣着四袋的中山装,方眼镜,眼睛深邃,凝视前方,左手背于后,右手柱着拐杖,快步前行,栩栩如生,仿佛又看到那个白发飘飘,颇具忧郁气质的巴金。
小广场西南角,面向慧园门,立有一块冰心先生题写的白碑石。
园内走廊之上,镂空的窗棂下,《世纪巴金展》收藏有巴金大量生平珍贵的图片,手稿,也有趣闻轶事介绍,如:不喜过生日,找东西,夏天的巴金,不要忘记中国话,狗狗屋,情系故乡,冷静认真的思索,拒绝题词等等,通过这些介绍,让我们对巴金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还陈列着老唱机,钢笔,书桌,沙发,朋友的赠品,以及吴作人的熊猫图,叙述着巴金先生的生活点滴。
二重殿紫薇堂亦有一副对联:巨匠文章号召热血青看融入激流三步曲,高山品格怀念赤忱耆老坚持真话一条心。牡丹厅纪念馆里,对联又云:慧此赏生成家褐,园因文建明德常新,点明慧园的由来。此间陈列几十本巴金全集,小说,散文,诗歌等,足见其创作之丰,成就之高,令人敬畏。巴金一生,高风亮节、平易近人、为民请命、忧国忧民,极其光辉灿烂。尽管他已经驾鹤西游,但他的文字,他的品行,他的思想永远激励着一代一代的后人。
自住到儿子家以来,早上一个人常常沿着南河岸漫步散行,有时到公园里徘徊一阵再迂回而回,有时穿过沧浪桥绕行到文化公园,有时穿过琴台故径和汉廊,有时候推着小孙女漫步。岸侧,鼠尾草和雏菊簇拥着的供休憩的竹凳靠背上,依次镂雕出李白《荆门浮舟望蜀江》诗句:“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还有“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借李白之笔将锦江描绘得色彩鲜明、雄伟峻峭、明丽清新,使得幽、静、雅、芳的百花潭公园更增添了几分诗意。我有时漫步吟赏,有时匆匆而过,但行走在诗意浓郁的河岸园边,每次都觉心灵得以宽慰。
每天黎明,晨曦朦胧中,就会有晨练的老少男女出没在里面跑步、打拳、做自由操,还有太极拳教练团、小团队集体舞蹈,也有三三俩俩的老者围坐石桌抽烟喝茶,他们各有自己相对固定的时间、行走路线和“地盘”,轮流坐庄互不惊扰。这样的晨练情景连绵接续可以到中午。相较于杜甫草堂和宽窄巷锦里等,百花潭公园的知名度小得多,但偶尔也会见到专程赶来百花潭写生的画家和学生,还有拜谒巴金的人,有外地人,也有成都本地人。这些人是慕百花潭公园文化及幽静之名而来,与普通的游公园者不同,他们神色端肃,不仅观望的认真,对文化景观和遗迹拍照描摹的颇为仔细。
周末,园里会格外热闹些,全家出动游园者甚多,也有不少自发组团游园的中老年群体,衣着大都格外艳丽,随时随处在幽静美丽的环境中伴着歌声起舞。
无论是朦胧夜色还是风和晨曦,走在百花潭公园里遮天蔽日曲径怡景的大树下,感受着四季花卉的清幽芬芳,不仅会体验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闲适超逸空灵静虚,也能感受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自然莫测变幻灵动,还会生发出一种温暖和温馨,并在安心、舒心、怡心之外,涌生一种奇特的心理情愫。是“少年不足言,识道年已长”(王维《谒璿上人》)吗?有,但不全然。“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我多次想描述出这种感觉,但都苦于不能准确的言表。一次偶读陶渊明的诗,忽有恍悟,自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人生自我实现之至高境界,我远不能达到。陶渊明的生活生命境界可不是随便能够达到的,即便是唐宋以来的诸多名诗人也如此,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达到渊明的这层境界。但读其《时运》诗,有几句使我砰然心热:“偶景独游,欣慨交心。迈迈时运,穆穆良朝。称心而言,人亦易足。挥兹一觞,陶然自乐。”借来用于表述我此时心境,颇得慰藉。
每日怀虔诚之心走访百花潭,“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余虽未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也不免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积久竟也凑出几言,聊以自得慰藉。
六月百花潭 (十首)
远望路朦胧,前闻水破空。桥楼晨色里,草木鸟声中。
趋走千余步,迂回两刻钟。生涯节律定,吟啸踏歌行。2023.6.9
蓉城十四载,已是蜀方人。故土归心淡,新榻入睡深。
平明听鸟舞,夜暮望星沉。锦水周遭绕,弯弯秀丽晨。2023.6.11
竟日花枝异,晨昏景复新。幽廊听远水,静榭望高云。
四世同堂纪,双孙赶岁轮。平潭夕照美,已可慰初心。2023.6.15
花开节气里,草木自生息。盛放皆有日,衰枯律定时。
人生无再少,日落只归西。俯仰唯一世,惜珍岁月斯。2023.6.16
蜀地非原土,如今似我乡。山川皆入眼,物事不思量。
处处诗情溢,时时画意泱。黄河存故忆,锦水记新章。2023.6.17
夜雨平明住,晨江水雾浓。薄红丛草里,厚绿密林中。
板径人行少,湿桠鸟语清。一池莲叶涨,百朵藕花明。2023.6.18
江流不止停,日月亘经行。雨雾春秋异,风云早晚更。
樟楠生百载,齿芥灭三冬。自有华年度,足能慰此生。2023.6.19
朝光高树下,对望古台琴。故径成宽巷,当垆入史尘。
偷得一日懒,咀味半生勤。待到夕阳重,还来就晚云。2023.6.20
竹径通幽处,梅潭涌水清。人稀随意走,树密遇幽停。
老者多徐步,青年少慢行。南河携百绿,避世净心灵。2023.6.24
小小百花潭,寻香河道弯。梅竹兰胜景,槛榭瀑雅园。
夏至荷清幽,秋分桂沁烟。沧浪连故径,曲木映山鹃。2023.6.2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