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我的咨询室里,有位妈妈苦恼地说:“老师,我女儿真是越大越难带了,幼儿园小班、中班都一路顺风,谁看到都说他很让人省心,为什么到了大班,整天哭闹不去幼儿园了呢?”是的,关于幼儿园孩子抵触个案并不少见,认知这个问题,要从形成原因来看。
一个孩子先发展出与妈妈的良好关系,再逐渐适应家庭生活,孩子在3-6岁时,需要发展更加丰富的想象力与思想、行为方式,去适应外在世界——幼儿园的环境。
1.当孩子适应过程中遇到阻碍,就会产生退缩
孩子是否能够从家庭中走出来,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环境,是他们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这是在初入园的时候发生的事情,很多家长因为孩子过渡的比较容易,所以可能会忽略这个阶段。
但入园适应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之前与妈妈的关系建立的很稳固,家庭生活很自在,被包容也懂得遵守规则,于是他的入园适应就会更容易。
有一些孩子没有发展出良好的亲子关系,或在家庭中生活的并不自在,他的情绪感受被较多的强制性淹没,或者家长仅以物质来替代陪伴,缺少情感的有效支持,孩子的入园适应就更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导致孩子退缩。
2.当孩子适应过程中产生恐惧,就会重复之前的成长需要
入园顺利的孩子并非会一帆风顺地度过在园阶段,当孩子在园期间遇到一些问题,使得他们的安全感受阻,产生不同类型的恐惧感,就有可能退回到适应期。此时他们就需要重新把前面2个阶段的心理基础打牢固,才能够再次前行。
重复之前的成长需要,也是家长们好奇的现象:我家小孩子明明可以做到了,为什么现在又不行了呢?
是的,孩子的表现会反复,就是给到家长巩固孩子内在状态的机会。
3.此时孩子需要更多理解与支持
发现孩子言行反复,首先要接纳孩子的现状,才有可能支持孩子更好的成长。
有一些家长为了孩子之前能做到,现在做不到而超级焦虑,这个焦虑会使孩子更加茫然无助,认定自己是“有问题的孩子”。
另一些家长会认为:没有问题,孩子就是小,长大了就好了。不懂得原因,也不采取带养方式的上的改变,会使得孩子的行为呈现无果,进而可能以身体症状来呈现。
这就是一些小孩子反复感冒、肚子疼、头疼等无法入园、入学的潜在原因。
家长面对孩子的成长,要适应、要理解,更要给到有效的支持。
4.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需要先解决情绪,再讨论问题
当孩子出现不同寻常的表现,家长首先需要关注他们的情绪感受。询问孩子内在的感觉,接纳并安抚他们的情绪。有时候孩子太小说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他们知道自己的感受是不舒服的。这个时候要帮助孩子命名情绪、感受并接纳自己是正常出现这个情绪的。
安抚孩子的工作做充分了,再和孩子讨论情绪的来源与应对方法。和孩子讨论,试图寻找到一个恰当的、孩子情愿做的方式去应对问题。帮助孩子搞清楚自己的情绪来源,以及怎么才能愿意回到幼儿园去。
5.拎清楚家长自身焦虑感在事件中的影响
在整个事件中,家长们往往把目光盯在孩子身上,认为不愿意上幼儿园是孩子的问题。妈妈们会这样说:“老师你说,这孩子是怎么了呢?”
但我们从家庭教养环境角度分析,会发现:通常这样的家庭中,家长的焦虑水平比较高,对孩子的关注超出合理的水平。
而家长过度焦虑的状态,对孩子内心成长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潜意识里,孩子会以自己某种不同寻常的行为来引起家长关注。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当他们有某些需求未被家长关注到的时候,不同寻常的行为或身体症状就呈现出来。
家长抓住孩子不同表现的时机,觉察自己的状态,是很好的时机。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家长就能够多一些养育技巧了。
孩子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的,既需要有牢固的前期基础,又需要有坚实有力的支持,同时允许孩子有能力的时候往前多跑几步,成长得快一些;也要给孩子适度转圜的空间,允许孩子在遇到阻碍时退缩一会儿,寻找到足够的力量再次举步前行。
6.孩子的问题无非是内在成长、家庭支持、外在环境的影响作用交叉形成
孩子的成长主要是受这3个方面的制约:个体内在的成长过程、家庭中父母亲和一人的支持作用、外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不同孩子内在成长过程不同,这是一个家长无法完全掌控到的因素;外在环境更是家长无法完全掌控到的;但是可以通过观察孩子表现、支持孩子成长、积极心态的带养,使得家庭支持作用更大,孩子的成长过程更加顺利。
心理治疗视角,说在文章之后:
适应障碍:是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所产生的短期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等,但并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无论是幼儿园的孩子,还是读小学、中学、大学孩子,都可能会出现“适应障碍”,即不愿意去面对自己所在环境的现象,家长们要能够识别心理发展需求,及时给到有效支持,引导孩子自主成长,不要悲观无助,也不要逼迫孩子,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