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的心思,你不懂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53204/0a1003db9009beb0.png)
余华先生的《在细雨中呐喊》我陆续看完了。
这部小说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徐徐展开,叙述了他在六七十年代的青少年成长经历。他叫孙光林,他几乎无视父母和兄弟的存在, 六岁时被送给另外一户人家,在那儿度过了五年。五年的时光使他与自己的家庭更为疏远和陌生。小说通过他超然旁观的目光,让我们目睹了他的父亲、祖父、兄弟和领居的生活。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主人公孙光林,他的敏感与孤独,他不正常的童年生活,让我突然发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其实有许多我们忽视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的根源何在,来自原始家庭的伤害?还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小说中,十四岁的孙光林在第一次“手淫”后,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在黑夜里我发现了一个神秘的举动,从而让我获得了美妙的感受,那一瞬间激烈无比的快乐出现时,用恐惧的方式来表达快乐。
这个敏感而孤僻的孩子由于并不知道自己身体里流出的究竟是什么,因而心里认定它是一种世界上最丑陋的行为, 然而他又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欲望。每一次在“厕所”这个丑陋的地方满足了他心里邪恶的想法时,他感到四肢无力。而这一切带给他的是迷茫后的不知所措,从身体出现的战栗到内心的恐惧,从竭力控制到无法自拔,从惧怕罪恶到在生理的诱惑面前出现的力不从心,他背上了沉重的心理枷锁。
一方面是校园里眼前的美好,一方面是他对自己自身肮脏的行为激起的对自己的愤恨。小说里这样写到:“那些日子里,我对自己的仇恨表现为软弱地离开,在下课的间隙里走到一个无人的地方呆呆地站着。我避开了内心越来越依恋的朋友苏宇,我认为自己不应该有这么美好的朋友,当看着一无所知的苏宇向我友好地走来时,我伤心地走向了另一端。”
当我看到这里时,作为一个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老师,我被一个十四岁男孩由于对生理问题而产生的这样强烈的心理问题而感到惊异。
也许,这是那个年代教育落后产生的问题。现在,初一就开设了《生物学》这门学科,学生在这门学科会了解到人体的结构等一些对这些青春懵懂期的孩子来说比较隐秘的问题。
可是,即便如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有时却是我们无法察觉的。小说中的孙光明因为“手淫”拒绝了朋友,有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而当他告诉他的好朋友---城里的苏宇这件事时,苏宇竟然毫无惊恐之意。
这样的心理问题会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而有所不同,可能有些问题在家庭教育健全的家庭根本就不会出现,而有些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却引起了一系列的悲剧。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53204/e3c893df84df2518.png)
几年前,我在一所乡村中学任教,学校为了规范学生的着装和礼仪,要求了男生留头发的标准,督促一些留长发的学生按要求理发,结果就有一些学生迟迟不肯理发, 或者理发后的情况依然不符合学校的要求。
后来, 这十几个男生竟然一齐理了个“光头”,校园里一下子出现了十几个“光头”学生,让学校领导很是尴尬,这件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可是,那十几个男生的行为却一直让我记忆深刻, 同时也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
究竟是学校的要求触碰了孩子们什么方面的敏感神经,还是他们对于"头发”带给自己的形象感受远远高于我们所谓的成人认识。好比,小说中孙光明的“手淫”行为,在我们看来一件正常的生理行为却让这个孩子会产生如此强烈的犯罪心理。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 我的嘴唇周围的绒毛开始变粗,变黑,脸上也出现了许多令人讨厌的毛发。为此,我非常苦恼,以至于在同学面前很自卑, 好像自己就是世界上最丑陋的人。
后来,腿上也出现了许多黑乎乎的腿毛,心里虽然知道男人都会这样,但是还是觉得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以至于成年以后我都很少在夏天穿短裤出门,因为怕别人看到两腿毛绒绒的,好像没有进化完全。回想起这些生理问题所导致我产生过的心理问题, 虽然没有把我带向极端,但是却让我曾经那么自卑,那么敏感, 那么无法面对,或多或少影响了我的学习和生活。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小自卑,比如一个秃顶的人就很敏感别人提及头发,一个皮肤特别黑的人就敏感别人提及肤色。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53204/309062d8d0146444.png)
这部小说让我更加认识到,作为一个父亲, 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多关注孩子成长中的行为变化, 因为变化的背后往往折射的孩子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有时会将一个孩子塑造成不健全的人格,有时可能会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所以, 男孩的心思,你未必懂,做一个教育孩子的有心人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53204/b86253fda963c9ab.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