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书摘】电光火石

【书摘】电光火石

作者: 成小新 | 来源:发表于2024-05-20 22:54 被阅读0次

“电光石火”这个成语比喻稍纵即逝。“电光”即闪电之光,闪电之光一闪即逝,因此可以用来比喻时间短暂,一刹那而已。但什么是“石火”?如果没有详细的了解,很容易将“电光石火”误读成“电光火石”,事实上日常生活中就经常有人这样读。

“石火”当然是敲击石头迸发出来的火花,那么为什么非要用敲击石头所迸发出来的火花来比喻时间短暂呢?原来,“石火”乃是古人取火方法之一种,与古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才拿来作比。

在西洋火柴于清末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一直采用独特的取火之法,共分为三种,一为“木燧”,一为“金燧”,一为“石火”。

《礼记·内则》:“右佩木燧。”古人随身携带着木燧。所谓“木燧”,即钻木取火,不过古时钻木,要随着四季的变更而换用不同的木材,这叫“改火”或“改木”。东汉学者马融解释说:“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也。”

为什么要“改火”呢?《周礼》中有司爟(guàn)一职,“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唐代学者贾公彦注解说:“火虽是一,四时以木为变,所以禳去时气之疾也。”“禳(ráng)”,去除。之所以换用不同的木材,是为了去除时疾,比如春天用榆木和柳木,夏天再用就会有毒,因此要换用适合夏日所用的枣木和杏木。

《礼记·内则》:“左佩金燧。”“金燧”因为从太阳取火,故又称“阳燧”。唐人苏鹗所著《苏氏演义》中记载了取火之法:“阳燧以铜为之,形如镜,照物则影倒,向日则火生,以艾承之,则得火也。”“艾”是艾蒿制成的艾绒,遇火即燃。

第三种就是“石火”,敲石取火,魏晋时始用,唐时盛行。柳宗元有诗:“夜发敲石火,山林如昼明。”李贺有诗:“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白居易有诗:“小盏吹醅尝冷酒,深炉敲火炙新茶。”“石火”取火之法一直延续到清末,火镰、火石、火绒等装备至为烦琐。

“电光石火”因其稍纵即逝的特性,也被佛教拿来作譬喻。《五灯会元》记漳州保福院从展禅师禅语:“此事如击石火,似闪电光,构得构不得,未免丧身失命。”

——节选自许晖《100个汉语词汇中的古代风俗史》

相关文章

  • 电光火石

    亲爱的: 知道你最近很怕收到为我给你写的东西吧,所以写了这篇作为公众号最后的一篇,写给你,也写给我自己。 你常夸我...

  • 电光火石

    mia/2016.6.6 她偷偷的打来电话,说只一眼,就有一种认定的感觉,。。。。 那种带着藏不住的惊喜,激动,期...

  • 今夜,电光火石……

    临睡前,还在纠结是贪黑写稿还是早起奋笔呢。就听见阵阵雷声连成了串儿,要不是哗哗的雨急急落地的声音,我还以为是谁家半...

  • 梦的电光火石

    可怕的梦。 大概内容就是: 高中的同学们又聚到一起,然后有一个很大的水池,我们分群进入不同的池子游泳。 阳和毛哥比...

  • 电光火石的相遇

    这种生活是浪漫的,又是与人民隔离的、个人主义的,李白对于人世间一切的秩序表示反抗,看不起尧舜,看不起孔丘,是为了他...

  • 精力管理 - 读书笔记

    书摘 我们生活在数字时代,节奏如电光火石般迅猛,似乎永不间断,时间被打碎成比特和字节。我们对广度的热爱超过了对深度...

  • 当我们相爱

    当我们相遇的时候,我不知道天空有没有电光火石的碰撞; 当我们拥抱的时候,我不知道电光火石碰撞有没有发出耀眼的光; ...

  • 裁员速度真是电光火石!

    今天真的算是吃了一惊! 上午和部门里面的老哥外出,听他说起和我们一起入司的伙伴突然被他们领导通知让她准备好离司了。...

  • 玛丽莲•梦露,她不止于性感

    出生时的戏剧性和离世时的未解之谜,有的人的生命像电光火石般耀眼夺目,而有的人注定是细水长流。 今天讲:电光火石。 ...

  • “高手”对决,尽在电光火石之间😂

    巅峰对决迫在眉睫,大战一触即发空气中到处弥散着火药味。 对阵双方分别是:雪橇三傻中老三萨摩耶(吵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摘】电光火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io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