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https://img.haomeiwen.com/i26760327/b58858aecb2b8873.jpg)
居家的日子,是“悠闲”的,没有早起赶着上班的慌乱,没有下班后忙于家务的劳累。每日里照顾老妈日常起居之后,我开始用读书、写字来填补所有的“悠闲时光”。
偶尔会有朋友说想见见我,我推掉了,居家久了,谁都不想见了。其实找到了读书这个热爱,一个人就一个人,也挺好。
这几天看了一本书《假如我们注定是普通人》,作者祁十一说“ 生而普通,便是自由”。是啊,我们都是普通人,有时候活着似乎就拼尽全力了,何必什么都要呢?
书中有一个故事《一个单亲妈妈的奇迹》,主人公戈娅有一个自闭症的孩子,孩子小的时候,老公和她离了婚,戈娅拼命工作,想赚多一点的钱给孩子治病,她把孩子送到了寄宿学校,孩子无法适应学校的生活,几乎崩溃了。戈娅知道自己兼顾不了工作和孩子,她选择辞职,搬家,移居大理。
戈娅选择独自带着自闭症的孩子,为了孩子她办学校、做康复社区。她放弃了自己的大都市的工作,一切都是从孩子出发,孩子在,她就心安,她说:“下雨我就打伞,开花我就欣赏。车到山前必有路,我依旧努力的活着。”
读到这里,感动与母亲的伟大,女人可以为孩子舍弃原有的生活,可以为了孩子重新开始,再苦再累而毫无怨言。这一点好多身为母亲的人都是可以做到的。
可是,可是当我们的母亲变老的时候,作为孩子的我们是否可以放弃原有的一切,以另外一种方式生活呢?
最初居家的时候,我常有不甘,因为家中的姐姐们只偶尔来看看母亲,而我被完全困在家里,抱怨、无助,但是现实就这样,面对老人的养老,每个人站的角度总是不同。其实现在也有不甘,因为照顾老人,我也舍弃了太多,工作、社交、还有我想要的远方。
但是能怎么样呢?我们可以为子女做的事,为什么对父母就做不到了呢?读了这段文字,我忽然释然了。我想我不过是换一种方式生活罢了,是这种在母亲的生活里找到我自己热爱并坚持下去的事。而姐姐们的生活里,母亲只占了小小的一部分罢了。就像戈娅,她大理的生活里,有他自闭的儿子,而她老公的生活里没有他们的儿子。
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在普普通通的日子里,努力让自己过得快乐些。
那些个阳光很好的日子里,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母亲,去花园里晒晒太阳。给母亲包她爱吃的酸菜馅饺子,不厌其烦的教她智能手机的用法,讲笑话给她听,虽然她有时候真的听不清我说的是啥,但是母亲在,我就心安!
所以,先做女儿吧,在母亲最需要的时候陪着她,然后才是做自己,总会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一种适合此刻的生活方式。
“下雨我就打伞,开花我就欣赏。车到山前必有路,我依旧努力的活着。”我把这句话送给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