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代的祭祀礼仪

古代的祭祀礼仪

作者: 韦志学写作 | 来源:发表于2023-02-09 17:12 被阅读0次

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的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

1.祭天地

历代王朝都由天子亲自主持祭天仪式,祭天的祭坛一般为圆形,寓意天圆地方。

在仪式上须通读祭文、奏雅乐,并焚烧祭品,以表示人们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贡献给天,作为对天滋润万物的一种报答。

古文献记载土地神是“社”,祭礼叫“宜”。对社土的祭祀,主要目的是祈求农作物的丰收。

2.祭祖先

祭祖是同一姓氏宗族祭拜先祖的习俗。祭祖有春秋两祭与一年一祭两村情况。举祭地点大都在宗祠进行,少数在祖墓行祭。

祭献礼仪包括上香、读祝文、奉献饭羹、奉茶、献帛、献酒、献馔盒、献胙肉、 献福辞、焚祝文、辞神叩拜等。祭礼结束后,将猪肉、羊肉等祭品分给 参祭代表。也有将祭品用于安请参祭人员,只给少数的行祭人员与乡绅、长老等发点祭品。

祭祀祖先有族祭、家祭两种。族祭即祭远祖,一年春秋二祭或一祭一扫基,都是很隆重的。在祠堂举行的族祭多在春分或冬节,扫墓多在清明。家祭一般规模不大,逢生辰忌日和年节祭拜,称为设供。家祭时,男女子孙媳妇都可来拜,也不穿祭服。

穷苦人家,孤房独户者,微灯暗烛,也仍一样跪拜。

3.祭祀环境

平地:这是最原始最简单的祭祀场所。古人认为,最重要的祭祀,场所反而最质朴,往往不用封土作坛,只把一块平地扫除干净即可祭祀。

坛:“封土为坛”,即用土石堆砌成一个高出地面的祭坛。祭天用圆坛,祭地用方坛。

平坑:在地上挖一个大平坑作为祭坛,古人称“坎”。

宫庙:在坛或邺的基础上又筑墙盖屋,即成为宫;宫中陈列上祭祀对象以后,就成为“庙”。宫庙最初只是为人神而建造的,后来许多神灵有了庙,如土地庙、龙王庙、城隍庙等。但社坛上不得盖房,否则被视为“良国之社”。

坟墓:在坟场墓地祭祀神灵是较原始朴素的方法,它多用于祭祀祖先神。古人认为,到坟墓祭祀离祖先最近,祖先神听得最清楚。

4.祭品

食物:古代用于祭祀的肉食动物叫“牺牲”,指马、牛、羊、鸡、犬、豕等牲畜,后世称“六畜”。鱼、绝、野味也用于祭祀,但不属手“牺牲”之列。

作为祭品的会物,还方粮食、五谷、鲜嫩的果品蔬菜。佛教传入中国后,“斋祭”中果品更丰。另外,酒也是祭祀神灵的常用祭品。

玉帛:包括各种玉制礼器和皮帛。帛,是丝织物的总称,是贵族用于御寒蔽体的生活资料。正因为玉帛的稀罕和贵重,古人祭祀时以玉帛为极品。

人祭:以人做祭品祭献神灵,古人称“用人”,后世称“人祭”。这是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页。

血:动物或人的血液。

5.流程

从最简单情况说,必须完成:迎神(通过四拜)——献爵(三献,一献也可)——辞神(四拜)一饮福散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代的祭祀礼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lh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