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化心理咨询中心
王建花原创分享第1238天第1317篇
咨询累计:本周9次,总2050次
【咨询感悟】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溺爱孩子的父母却背道而驰,他们授孩子以鱼,却没有授孩子以渔。许多父母都热衷替孩子们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实质上父母是在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并使孩子失去原本属于他们的实践机会,也会使孩子不愿意去学习这些基础的生存技能。
病在孩子,根在家长,溺爱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在心理学家看来,孩子的问题其实大多数源于父母,因为孩子还不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他只能根据父母的态度来判断。如果父母什么都给孩子安排好了,什么事情都不用孩子自己去做,孩子一旦离开了父母的保护伞,就根本无法生存,更别说好好学习了。
有一个学员,小时候被父母溺爱,刁蛮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着全家大呼小叫。
上大学之后,感觉和同学格格不入,经常觉着活的没意思,常常有相死的想法。
上班后,同事排斥,跟不上节奏,没有真心朋友。
结婚后,被婆婆养着,就像客人一样,生了孩子以后,她就像个奶妈,除了喂奶,也不会照顾孩子。
总的来说,工作不顺利,生活不幸福。
过分溺爱孩子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对孩子来说,他会理所当然地认为父母亲应该帮他做所有的事情,为他服务。而某一天父母亲不再这样照顾他,他便会有沉重的失落感。
其次,对父母而言,他们自认为的无私行为实际是自私的。因为他们忽略了孩子本身成长的需要。使孩子成为又懒又笨、十分无能的人。
溺爱是一种自私的爱,让孩子失去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溺爱只是一种单方面的付出,而算不上爱孩子。
被溺爱的孩子的厌学都不是先天的、固有的,而大多数是家庭教育不当所引起的。解决这类孩子的厌学问题,绝对不能当成孩子贪玩或者其他表面原因引起的问题来处理,要治疗现代溺爱综合征,需要家长和学校统一思想并密切配合。
授孩子以渔,而非授之以鱼。要想让孩子走出厌学的困境,父母要做的不是把孩子抱出来,而应该是教孩子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爬出来,哪怕他跌得鼻青脸肿。
2023.7.1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