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张图是当代心理学家对养育方式的分类。把父母的教养方式归结为两个维度,一个是对孩子支持-不支持这个维度,一个是对孩子有要求-没要求。通过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形成四种养育方式:放任型,忽视型,明智型,专制型。
我们先来看看这四种养育方式的特点。
放任型,这种类型的家长表现的很爱孩子,愿意支持孩子的想法,但是对孩子没有什么要求,对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常常忽视,甚至纵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极端的典型行为就是无条件溺爱孩子。这种氛围长大的孩子自控能力差,依赖感强,缺乏责任心。
忽视型 这种类型的家长突出的特点是养而不教,跟孩子缺乏必要的沟通,也不关心孩子的成长需求和情感需求。家长对孩子要求很低,不管教孩子,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严重者可以说是情感虐待,更不会对孩子的表现有合理的指引。使孩子长期处于爱的匮乏中,不知道怎样恰当的爱自己和他人。极端表现是社会适应障碍,性情冷漠自私,有犯罪倾向。由于家长的忽略,这类孩子很容易走入坏孩子团体,误入歧途。留守儿童中有相当数量的这种孩子。
专制型 这种类型家长对孩子有严厉要求,但没有提供合理的来自感情和现实的支持,只一味苛责孩子。多数比较传统,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思想。有点像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已过时的)教育方式,华生曾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孩子,我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华生注重行为训练,忽略对孩子的情感支持。所以就连他自己的孩子,虽然在他高压管教下获得了世俗的成功,最终因为爱的匮乏,罹患抑郁症,有一个儿子甚至在30岁自杀身亡。这一类型的孩子通常趋向两极,要么成绩不错,要么放弃学习。无论哪一种共有的特征是情绪焦虑,行为退缩,与父母关系恶劣,逆反心理强。外在的成功掩盖不了内心的压抑匮乏。
明智型 或称为权威型,这种家长有足够的知识和智慧,知道孩子需要恰当的爱和自由才能实现孩子的潜力,明白父母的权威是基于知识,智慧,而不是自以为是的大人的权力。这种父母能够判断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成长需求,能够提供必要的支持。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心理健康,独立性强,拥有自控能力和责任心。毫无疑问,这种养育方式是四种养育方式中最恰当的方式。
在在孩子心理健康程度上,这四种养育方式基本按这个顺序排列 明智型>放任型>专制型>忽视型。看看你在哪个象限?
那么,怎样成为一个明智型家长?
这种家长的养育主题是以孩子的成长为中心,以孩子的需要而不是家长需要为出发点。我们常常见到很多家长养育的目标是让我有面子,而不是让孩子活出他自己的生命。显而易见,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为自己活,才能有活力和动力。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感,才能生出使命感。从这个角度出发,孩子需要恰当的自由。
什么是恰当的自由?
1是年龄范围内的自由,比如3岁内的孩子没有独自游泳的自由。
2 有限度的自由,所有人的自由都须在遵守规则公约的范围内。
在年龄范围内,给孩子一定的探索自由和自主权,让他去选择他喜欢的游戏,学习项目,课外活动,而不是家长喜欢的。但是对于孩子该做什么,以及何时可以放弃努力,以孩子的智力通常不能作出合理的判断。这就是家长的智慧发挥作用的时候,这个界限家长要帮助孩子来判断。比如说孩子刚开始对钢琴有兴趣,弹了几天觉得太枯燥不想弹了,这就是家长需要干涉或者说提供必要支持的时候,一个孩子不能从弹了两天钢琴就判断出自己是否适合弹钢琴。他只是觉得无聊无趣才放弃,他不知道坚持的重要性,他需要在父母的激励下继续弹下去,一方面可以培养坚持的习惯,一方面是给家长和老师提供判断他是否有这方面天赋的空间。
自由需要一定的规则限制,这就需要家长做到赏罚分明,只有赏没有罚,就成了放任型教育,只有罚没有赏,就成了专制型教育。赏罚都么有,就是忽视型教育。只有赏罚得当,才是明智的父母。
在养育过程中,需要把握一个度,既不能过于宽松,以致放松过度,让孩子出现危险。也不能过于谨慎,过于谨慎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弱小的谨小慎微型人格。

站在孩子的角度,这是一个完美家长的范本。我们来看看,能做到多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