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梦窗悠吟
后公众号时代,我们何去何从?

后公众号时代,我们何去何从?

作者: 梦窗惜语 | 来源:发表于2020-06-03 20:17 被阅读0次

    很多人说,公众号早已经过了红利期了,因为种种限制,2020年再做公号,走投无路。

    我们看着大号的成功,又看着自己的埋没,试了无数种看过的方法,依然无济于事,关注贫乏。

    默默无闻的我们,真的走投无路吗?并不是这样的。 

    五月对我来说有挺大的改变,比如公号粉丝的翻倍,比如在简书的一点成就——两篇文章通过编辑的赏识、专题的推荐和友友们的助力,在简书都破了1k+的阅读量。

    以下是我对五月的总结与回顾,不算什么经验交流,只希望能为了注入动力。

    首发于公号,有删改。

    五月对我来说,是认真在经营公众号的一个月。

    如果让我用两个字对五月的推送进行一个回顾和总结,或许是平均。

    在确定了公众号的定位以后,我像一个小园丁一般,在这片尚显贫瘠的土地上一点点耕耘。书评、影评、棋评,还有随笔与摘抄,甚至还有视频剪辑的处女作,零零碎碎加起来,总算均匀地涵盖了尾图上写的大部分点。

    《被窝是青春里的坟墓》应该是我这学期看得最认真的一本书了,如果你同样喜欢七堇年的文字,或者从来对青春文学和严肃文学痴迷,那么,《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葬在记忆深处的痛与爱也许能让你重拾几分青春的气息,也能给你带来一些关于伤痛的思考。

    青春之歌-混剪 其实是团宣培训的PR作业,也投稿了B站,虽然只是初次尝试,但无疑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虽然技术上还有欠缺,不过看过的朋友都说整挺好。

    什么是棋评?为什么要写棋评?如何由复盘、拆棋,进阶到一篇完整的棋评?如何让棋评的内容丰富出彩而又有实用价值?【干货】如何写出一篇良好的象棋棋评?也许能给你带来些许的启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名家谈读书&写作 是对文坛巨匠们对读书写作观点的整理,愿那字字珠玑,化作遨游书海时的灯塔,或是沉潜行文时的指南,伴君左右。

    【随想】五二零碎碎念 则是一篇临时起意又胡思乱想的碎碎念,也许是情绪表达上过于悲观,没有放糖,加上又没有带来什么壁纸、情话等实质性的干货,当天就掉了粉。

    看到后面才会发现良心推荐啊。

    去无人的岛,归自然怀抱——纪录片《海豚湾》感纪,算是一期“影评”吧。本是源于毛概老师的推荐,但纪录片揭露的海洋深处掩藏的罪恶和杀戮,让我非常震惊。有人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那么,我们需要花费多少气力,去听到海豚与鲸鱼内心的倾诉呢?

    Btw,为了这篇推文,我还单曲循环了几天那首《化身孤岛的鲸》呢。

    本想在五月的末梢专门写上一期田园女神李子柒,但由于种种繁忙没能下笔。有时候任务和ddl是绊脚石,有时候它们又是第一生产力。

    以上,大概也是现阶段的我能够做到的平均分了。

    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有懒惰和拖沓,原本想要在周末更新的文,往往要在周日的凌晨才结束排版,然后周一发出。选择的题材虽然符合当下的定位,但也许都没有太多的吸引力。而且,自己还是有些不能分清“作文”与“推送文”的区别吧。

    五月所缺的,恰恰是“时事”部分。上个月来,周冬雨的获奖、李佳琦的直播、李子柒和袁隆平的同框,纸媒的衰微、棋艺杂志的落幕,离婚冷静期的观点碰撞,另一个“翟天临”的诞生……热搜上上下下,热点常换常新。并不是没有关注,也不是不敢发声,只是热点如云、题材如云,真正想要执笔深入时,却发现对这个明星的了解只浮于某一部电影;很多时候都是自身积淀不够,无法将笔力凝聚一处,想输出饱满深刻的观点,还是力不从心。

    2

    最初是开始抱着向外推广的想法,进驻了简书、知乎、小红书与作文纸条的。后来我才发现,竟然不时能在这些平台上淘到珍宝。例如,纸条上的推荐不乏上乘之作,素材的介绍本身也浑然天成,读来都能学到不少。当然,这样的珍宝远不单单是写作上的帮助。比如在包罗万象的知乎,你会惊叹于某些回答的优质,和答主们展露出的滑稽鬼才、馥郁文思、深刻见地或者广阔视野。

    其中投入最多精力的是简书。最开始是受到了“山川异域”编辑的赏识,后来就有了友友们的助力和点赞,再后来,我的书评又有幸上了“文字之光”专题。如今,加入了几个社群的我对于简书,已经不再是两眼一抹黑了。

    那些来自简书的赞扬也没能给我十足的豪气和信心,反而让我感到有些心底发虚。并非反感“被看见”,而是惶恐空洞的才华也许撑不起野心。

    后来,我把《芦苇吟》又发给了高中的语文老师,收到了中肯的评价和勉励,感觉很踏实。

    也许语文老师才是那个哪怕全世界在都夸你作文功底扎实、文辞优美,也会指出你的不足之处,并鼓励你继续前行的那个人吧。

    “所以应当永葆谦卑警戒之心,以此摒除浮躁骄矜之气。”

    这个月还浏览了很多杂志的投稿须知和要求,也默默地把一些编辑部的官网放入收藏夹里。

    “萌芽”、“格言”、“散文”、“十月”,还有从前爱看的《青春风》、《意林》和《读者》......书卷的墨香,永远有种神秘的魅力。

    在“萌芽”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推送评论区,我看到有人说,他从B组到A组,又一直坚持到C组,不知不觉,就从初中生成了青年人。

    “从不缺席,从不入围,从不放弃。”

    那,大概就是梦想吧。

    从前的我满腔热血,从踟蹰到忙碌,最后都没有付出实践。而现在,我觉得自己在逐渐起步了。

    我也非常明白,真正的投稿之路道阻且长。可胸怀文墨,头顶星光,又怎么惧怕漫长等待和退稿拒绝。

    3

    大学以来,我们都选择了各自的生活方式。

    身边的许多同龄朋友,似乎都不愿拘泥于平板的生活。有的有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有的追逐吉他弹唱的音乐梦想,有的通过兼职已然大赚特赚,还有一种人,潜心于微信上那个小小世界。

    通过知乎、和简书各个平台,我也了解和认识到了很多圈内人,也就是公号主。也加入了一些群交流经验,比如西漠和古尧的。我才逐渐意识到,如今很多的公号主,恰恰就是带有相同梦想的同龄人,95后,98后,或者00后。

    许许多多的公号主都在为了被更多人发现而努力着。可这个时代对他们并不一定友好。

    前不久,一个叫 “大人别出声”的良心公众号选择与读者告别。也许从中,可以管窥见公众号运营的不易。洗稿、抄袭、投机,这些都是用心的公号主们的大敌。他们自己输出的优质内容不愠不火,放在别的号就一夜爆红。命运的捉弄,让他们不得不像现实的南墙低头。

    “大人别出声”告别

    好在,他们又回来了。

    或者说,在无数的留言鼓励,转发和支持下,他们又活过来了。

    苦涩酸辛,感动哭泣,其味谁解?只有他们自己懂得吧。


    在知乎,一篇叫做“真正的成熟是怎样的?”的问题下方,我也看到了一个非常用心的人。

    那位叫做四季的少年,为了打破偏见的束缚与阶层的壁垒,为了向心爱女孩的家人证明自己的价值,他决定在广州的小房子里,独自写上两年。在城堡里筑梦,用文字果腹。闷了,就在雨后的天空下与朋友打一场球;累了,就一个人骑着自行车穿过小镇找寻灵感。

    我相信对他而言,这是一场潜移默化的美丽蜕变。这种过程或如冰心所说:

    “修养的花儿,在寂寞中开过去了;成功的种子,便在光明里结实。”

    这一路上,他被很多人关注、鼓励、支持和褒奖,也有很多人祝福他某天能够完成心愿。

    他说,永恒吸引人的唯有深邃的思想和契合的灵魂。深以为然,也许这就是最好的回答。

    文学不死,热爱长存。

    在他们身上,我重新看到了文字所具有的摄人心魄与直抵人心的力量。在发光。

    “成熟的灵魂,就像一束光,不仅滋养自己生命的舒展,而且谁若接近TA,就是接近光。”

    几日前,我在“纸条”上关注的一位高三生的日志下方,刷到这样一条评论——

    作文纸条

    励志考上清华的“李逢春”,或者说是“李一一”,在无形间成了无数冲刺高考的奋斗者们,崇拜的楷模、心灵的慰藉与指引的明灯。而她自己却说:

    “我就是平平无奇的李暴躁,我的脾气很暴躁,我的成绩也平平无奇,我就是想打个卡监督自己,结果就被关注了。”

    她也有自己追求的光,却在不经意间照亮了许多同路人。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却在楼上看你。

    你是谁的光,谁又照亮了你呢?

    或许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是自己的光。

    做自己的光

    4

    知乎上的“前辈”们说,至少要写满30篇的原创文章,才可以开始征稿、互推等等,说得很对,起步要扎实。

    在公众号这件事情上,有很多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当你刚刚设置了首图和尾图,别人已经有固定的精美gif动图和清爽的模板格式;当你习惯了周更,却有人保持日更,把5天的暂别挂在心上。还有的人,通过知乎、豆瓣、微博、小红书、网易云等进行大量同步的推广。他们的的确确都深谙运营之道,也确确实实对流量和粉丝非常上心。

    你不知道的是,或许某一个10万+背后都有失眠夜里的码字,或许一个热点速递的背后是早起的加班加点,或许某个丰富全面的高赞回答背后,是几个下午的光阴。这样的付出,值得满满的收获。

    我承认在公号这件事情上,我并没有大佬们那么认真,甚至永远无法做到那么认真,哪怕有一两天的疯狂和炽热,也全然做不到坚持。审稿、宣传、话题征集和奖品回馈,加起来需要很多的精力投入。

    我并不太羡慕大号们的成功,我也不会仿效他们那样,为了公号对现实生活中的社团、活动或者一些人际关系做出许多放弃和牺牲。因为这并不是我生活的全部,它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看着许许多多的人通过各种各样的平台将粉丝引入公众号,也并不觉得公众号就是一个写手的归宿。它和其余各种各样的平台一样,只是一扇沟通读者和作者的窗口。比起作者,我们在生活中更经常充当着读者的角色,在那些虚拟又能把人们紧密连通的平台和世界里,我们见天地,见自己,也窥见众生。

    一周前,我在简书“笔尖那些事儿”小岛下面发过帖子,关于“你坚持写作的原因”。我这样写道:

    “给岁月以文明,给时光以生命。”从前有着把所有故事写到笔下的不切实际的野心,后来觉得,聊以自慰来对抗时间,也未尝不是一种成全。

    这段时间的输出赋予我的,大概是重新养成的习惯。它不仅仅倒逼了广泛的阅读、摘抄和收藏,也让我重新拾起初中以来信笔记录下细碎想法与灵感的习惯。我还有了属于自己的“素材库”与“话题库”。

    而五月的末梢比较愧疚的,就是在把精力分散到知乎、简书以及公众号阅读,以及不断紧迫的学业上时,对“微信读书”的生疏。

    自从认识了一些神仙书友,我就很少能进好友榜前十...  

    其实五月对我来说,永远是才思溢满的月份,尤其对于初高中时的每一个学期而言,那都是备战期末考前可以称得上最后狂欢的那段时日。又或者是夏日流光的垂怜,让我每每在午后望向窗外的刹那,心生起某种奇异莫测的波澜与悸动。

    它拂去伤春的元素,带着满目的绿意款款走来;归去时,又像黄昏一样附着有艳丽的凄美。

    这让我想起某一个“黄昏收集者”,她游历过世界的许多角落,只为将落日时某一刻倾心的定格,收集成册。

    这段时间以来,四月为公号做了新头像,五月换了首图和尾图,图怪兽和创客贴,总算用得比较得心应手;常去摄图网上下载插画,去花瓣网等网站上寻找中意的美图,也不用再担心配图时手头资源贫乏。

    除了秀米外,也试用过135编辑器,壹伴等还没开始正式用。褪去了从前的花哨混搭,慢慢开始崇尚简约;也从一个人闭门造车,到逐渐有了读者意识;在分享的时候,也终于有人夸我排版好看,还有人夸我的内容越来越好了。

    谢谢你们,散落在天涯海角,对我的鼓励和关照。

    五月这个神奇的月份,对“小梦窗”来说,是梦想的新起点,也是一个中转站。

    为了迎接六月的考试、论文ddl以及翻译比赛的催压,不得不暂时断更三周,将它驶向宁静的歇息港湾。六月的两更,会在扛过这些后补上。

    往后的我,会不断尝试不同的话题和主题,不断“琢笔”和锤炼;大家如果有好的点子,也可以通过菜单栏的留言板,或者私信告诉我。

    或许在考后的暑假,我会开始建立最初的读者交流群。从前觉得这需要更多的关注基础,但只要有心人,都不算太早。我想让更多的人能对我的写作,提出宝贵的意见。

    感谢遇见,让我在写作路上并非龋龋独行。

    对了,其实比起粉丝,我更喜欢叫大家“赏识者”;比起写手,更喜欢称自己为一个“琢笔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就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吧——既然选择了远方,就不惧风雨兼程;既然山高路远,又何妨静水流深。

    放心好了,还有很多话题和内容与你们分享。

    “小梦窗”还有很多风景,等你同看。

    后记:

    公号的告别,也是简书的暂离。因为期末月真的很忙。

    用输出倒逼输入,让自己拥有一个充实的大脑和有趣的灵魂,这就是我目前在公众号写作的目的。

    这里接受互粉,但在互粉前,我会去看每个公号的风格、文字,是否与我契合。我不希望互粉是机械、僵化而死寂的,那样毫无意义。我们的初衷,是因热爱结交伙伴,用文字触动灵魂。

    这才是我们在后公众号时代,能为文字继续保持的诚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后公众号时代,我们何去何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vl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