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月读时分写作训练营邀请函
石交亭在印人眼中就是刘禹锡的陋室

石交亭在印人眼中就是刘禹锡的陋室

作者: 博物馆学文化 | 来源:发表于2020-06-13 14:19 被阅读0次

从中山公园大门走出,向西行200米,就是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的西泠印社。这个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浙派篆刻家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召集同人发起创建,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的民间艺术团体。历经一百多年,已成为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组织。

走进西泠印社的圆洞门,你一定会感慨这里是别有洞天。孤山是杭州诸山中最小的,也是最精致、最典雅的。而西泠印社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它荟萃了中国园林艺术和文化艺术的精髓,藤萝小径,精致小筑,叠石流水,布局含蓄隽永。

西泠印社中亭有许多,如仰贤亭、剔藓亭、六一泉半亭等,每一个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但我认为最能体现西泠印社人价值追求的要算“石交亭”。经竹阁、柏堂后上山,经前山石坊,过岩壁上“渐入佳境”四字摩崖,便来到石交亭前。这是一座草亭,意为“印人因缘,结金石之交。”亭额是西泠印社社员,中国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大师赖少其补题。

石交亭是1912年由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叶为铭提议构建的,社友来社,多在此观印赏石,交流心得,以石交友。丁家馆阁、印社社友王毓岱在《石交亭记》中说:“宇宙间万物惟石最古,自有天地以来便有此石。……惟石不能言而好古者咸愿与之交。……所谓印人者皆石交也。琢之、磨之,攻之、错之……”

1982年西泠印社建社八十周年和2003年西泠印社百年社庆前夕曾作两次大修。现为毛杉木六角亭,亭内正中放置一张石圆桌和四条石鼓凳,供游客休憩之用。石交亭右上岩壁刻有篆书“静观” 二字,横列,1983年由社员李伏雨所书。

坐在这个古朴雅致的茅草亭中,一点也不会觉得他简陋,反倒会感受到一股浓重的金石之气,体会出西泠印社人“交人如交石”的精神气质,以及对金石篆刻事业这一中国传统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希冀和向往。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石交亭在印人眼中就是刘禹锡的陋室

    从中山公园大门走出,向西行200米,就是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的西泠印社。这个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

  • 绵阳:刘禹锡笔下的“西蜀子云亭”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陋室铭》中的名句。本文介绍的就是:西蜀子云亭。 子...

  • 即从济南到河南,便下洛阳到南阳之四:南阳武侯祠

    早上,搭乘白云伟老师的车赶往南阳,直奔武侯祠。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的子云亭不知在哪?但在...

  • 陋 室 不 陋

    走进办公室,我常想起刘禹锡的《陋室铭》,一间陋室在刘禹锡的笔下显得如此清幽而雅致,并富有情趣。“陋室不陋”是因为所...

  • 刘禹锡的“陋室”

    刘禹锡在唐长庆四年任和州刺史的时候,修了一座房子,落成后在门口立了一块石头,据说是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

  • 每日功课

    右唐刘禹锡【陋室铭】

  • 你以为是菊吧

    不是的。 是刘禹锡的《陋室铭》 陋室铭 作者: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

  • 刘禹锡与陋室

    大凡读过《古文观止》的人,无不为81字的千绝唱《陋室铭》所叹服。而时任和州刺史的刘禹锡撰写此文时的寓所——坐落在和...

  • 经典古文字帖——陋室铭

    陋室铭 刘禹锡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

  • 马威小楷长卷,行笔灵动自然,结字雅致厚重,堪称佳作(原创)

    马威小楷长卷,共录刘禹锡《陋室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幅作品,110*1...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石交亭在印人眼中就是刘禹锡的陋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wa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