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第二节,要打扫音乐器材室,一个在教室里啥啥也不干,还惹得一个班不消停的六年级学生宁宁跟着我一块干。从教室出来,我交代他,因为要拖瓷砖的地面,需要把拖把冲洗的干干净净,直到没有黑乎乎的水。过了一会,宁宁提着拖把过来了,还真的冲洗的挺干净。
走进音乐教室,告诉他从后面往前面拖。我一边整理东西一边跟宁宁聊天。
“说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干啥?”
“当兵。”
“没有文化,怎么去当兵?”
“托关系,找熟人啊,我家一个大伯就是干这个的。”
“哦,那现在当兵也得需要文化知识的。”
“那我干那些需要知识少的。”
“以后上课好好的,管好自己,别扰乱其他同学,能学点就学点。”
问在家拖地吗?拖,帮奶奶拖地。
我说就是,奶奶年纪大了,你都六年级了,帮奶奶拖地挺好的。
说着聊着,一节课很快过去了,宁宁把教室拖了一遍,干干净净的,还不忘把凳子下面顺带拖几下。本来想着下楼到办公室给几个零食,结果宁宁下课一溜烟便不见了人影。明天吧,见了他,给几个小零食,表示对他劳动的认可。
放学开4月质量抽检研讨会。
每班老师都针对自己本班的情况,做了分析。从小学抓起,重点培养尖子生。我忽然想到了宁宁,还想到了我家中等生荻,这些孩子未来怎么走。
如果考核指向变了,我还能不能本着不愿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的初心来教学?
只因为儿子和侄女荻只是中等生,甚至有时候会被定义为差生,对班里多数的孩子来说,智力一般,常人孩子有的不自觉,不自律等等,造成了成绩不好,所以对这些孩子常常不自觉的关注多一些。
我想尽管考核方式会变,但仍然会遵从本心,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进步和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