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鸟笼效应
一个人买了一个空的鸟笼放在自己家的客厅里,过了一段时间,他一般会丢掉这个鸟笼或者买一只鸟回来养。
这就是著名的“鸟笼效应”,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十大心理之一。也就是说,人只要拥有了一件东西,就会继续添加与之相关的东西与之匹配。
二、鸟笼效应的本质
鸟笼效应的本质在于人们内心潜藏的“缺失感”,人们会自然而然的认为某东西、某事物应该这样,不这样就有缺陷、有问题。即使你自己内心非常笃定,但身边的人也会提醒你“缺失就是不完美”。
鸟笼效应的另一个本质在于“束缚”,扔掉鸟笼,扔掉这个束缚不就好了吗?但是,即使是不重要的东西,不重要的人或事,真正能做到“断、舍、离”的人又有几个呢?扔掉没用的“鸟笼”、舍弃压箱底不会再穿的衣服、切断让人心力交瘁的感情......你可以吗?你有定期“清理”的习惯吗?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婚姻就像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为什么?大概是因为城外的人有“缺失感”,而城里的人有“束缚感”,他们互相遥望、羡慕。
三、怎样避免鸟笼效应
生活中,我们常常犯类似的错误:为了解决某个麻烦,就去做另一件麻烦的事情;为了填补某个没有意义的空白,就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所谓心累,多数是作茧自缚。
因此,真正聪明的人,看懂了“鸟笼效应”,不会陷入“鸟笼”的困境,而是把它当成身外之物,可用可弃,来去自由。
1、把“鸟笼”丢掉:当扔就扔,毫不留情。
如果别人送你一个鸟笼,你觉得用不着,随手丢了。那么一系列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2、鸟笼”送人:物尽其用,送礼得情。
一个聪明的人,懂得“借花献佛”——把朋友送的鸟笼,送给真正需要的人。
3、鸟笼”改装:放下面子,放飞自我。
有时候,真的不要把鸟笼当成鸟笼,而是当成“哲理、艺术品”。打开你的思维,你会发现,不计较面子了,舒服多了。
4、鸟笼”送还:堵住源头,心安家安。
《诗经》有言:“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人与人交往,需要礼尚往来。
鸟笼效应告诉我们,很多时候,内心深处挂了一个“笼子”,然后不由自主地往里面装东西。
物欲、情感、智慧、人品、饭局......一股脑地往里面放。结果你越来越烦恼,负担越来越重。
《道德经》里写道:“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
人活一生,不管闲事终无事,放下鸟笼一身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