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价值、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思考
在看系统工程的《裁剪》一章时,INCOSEH 提到企业(Enterprise)存在的意义在于价值共创,同时也是所有服务型企业或组织的根基。由此,我注意到了价值这个概念。但究竟是什么价值?我却琢磨不明白。推而广之,人这辈子究竟应该怎么活?利己还是利他?为了搞清楚这一系列的问题,我花费了3天的时间,不停地琢磨,也上网查了很多的文献,算是有点明白了。
关于价值,这个词的理解和相关的讨论已经上升到了哲学的层面上。不同的理解方式至少有10种以上。姑且抛开唯物还是唯心的喋喋不休的争议,归结起来,价值大体是指能够促进对人类而言向善的那一面向前发展的东西。价值和人应该有关的。通常说的,事物有没有价值,大多都是和人的主观分不开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组织。生命在往前发展,这种组织的有序性便更强,无论是身体上、物质上还是指精神上。生命凋零的那一刻,香消玉殒,组成身体的那些零部件、分子和原子,都是去组织,也失去了秩序,于是尘归尘、土归土,所有人化作一缕青烟、一抔黄土,回归这个并无绝对意义的自然界。常见的价值评判尺度包括真、善、美等。总之,有价值的东西,让这个世界、这个社会、集体或个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的有秩序。社会、生命都是开发的系统,不停地与外界有着信息、能量和物质的交换,能够从一种稳态发展到新的稳态,或者各种瞬态持续变化之中。而价值就是促进这种开放系统进一步有序化的正能量。写到这里,我忽然明白,为什么关于“正能量”的讨论为何一度大热。
价值和意义基本上是同义词。就事而言,有价值等同于有意义。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有一句话,叫做“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明白了什么是价值和有意义,接下来似乎就是搞明白人这一辈子应该怎么活。
这就躲不开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的争论。从一上学开始,在课堂上、书本里、报纸上、电视上,都在宣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即使最权威的《党章》中规定的也是“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总则),“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之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见第一章第二条)这种观点是最阳光、最高大上、最伟光正的观点。姑且不论其正误如何,至少算是一种观点。还有一种,便是利己主义。宣扬“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很多时候,这种“自私自利”的观点和态度,是崇尚集体主义的东方文化所鄙夷和唾弃的对象。
可惜,比较讽刺的是,似乎这个社会上,道德的楷模却是如此的稀少,即使存在也面临着苛刻的生存环境;而为了一己私利可以不择手段且确实一度达到了目标,成为众人艳羡的对象。那些接受了主流的价值观的人,难免要为自己还有家人争取一些权益,在公共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利己必然损人,这时常常会面临道德和自我的情感撕裂。为了调和这种矛盾,各种阳奉阴违、真小人伪君子便如同过江之鲫,层出不穷;各种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的“腐败”的政府官员便前赴后继地倒下。
究其根源,我认为这种不符合现阶段“人性”的道德标准可能是罪魁祸首之一。相比之下,西方社会所倡导的“自由、平等”价值观念,能够轻易被每个人所理解和接受,并且可以更快地见到积极的实效;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个人主义、创新精神、探险精神、创业精神或许是当前价值观的一剂补药。亚当斯密所倡导的理性个人主义,或有可取之处。还有主张个人利己主义和集体利他主义这两者相调和的双利主义,都试图找到一条价值观上的出路。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王国里,固然右倾是不好的,左倾也是断然不可的,也会带来损失。结合我们党的历史来看,我们要防范右倾,但主要是防范左倾。因为左倾的错误观点是更难监督和矫正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再从东西方学术界的观点综合来看,个人主义更加有坚厚的现实基础。崇尚个人奋斗,积极向上,催人奋进,能够迅速增加社会财富积累,有助于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走向共同富裕。因此还是应该大力提倡的。至于其消极的一面,可以通过适度的道德和舆论的监督,使其不超过合理的限度即可。
花费了三天的宝贵时间,我得出的结论如下:在和平年代,一个人首先应当为自己考虑,在不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应当设法让自己的一生过得更加绚丽多彩,活得充盈、丰富、多彩、潇洒,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建功立业,彰显个人的价值。这样做了,便是为自己周边的小环境或社会贡献了正能量,为此所付出的努力便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不仅弘扬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也度过了更加有意义的一生。
2017年5月15日 16:18
------------------
附:安兰德与理性利己主义
安·兰德说,人是理性的,这是人的本质特征。人还有很多非本质的特征。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是虚伪。人是最虚伪的动物。这一点恐怕没有人能够反对。人虚伪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用集体主义掩盖自私等种种不正当的欲望和诡计。世界上的政治、道德、信仰等大都宣扬利他主义,很多个人、团体、组织都宣称是利他的,是为了他人、社会、全人类利益奋斗的。一个人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就必须接受为他人、为社会、为某党和政府牺牲的思想洗脑,每个孩子都必须接受“崇高”的、牺牲个人的道德标准。但是实际生活中,事情却并非如此。思想教育和现实情况的巨大反差,使每个善于思考的人心里难以平衡甚至痛苦迷茫。
人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安·兰德的回答是利己的。并且旗帜鲜明地主张和宣扬理性的利己主义。大家都是利己的,但是谁都不承认自己是利己的,更不敢宣扬利己主义,因为那样就等于承认自己是侵犯他人利益满足自己私欲的人,是不道德的恶人。利他主义是大家的“皇帝新衣”。安·兰德的哲学把它戳穿了。安·兰德用了很大的篇幅,从政治、伦理、人类学等方面进行逻辑论证,证明其理性的利己主义是符合实际的真理。作为一种和传统道德观相反的理论,安·兰德的理性的利己主义道德观直观、简约和明了,但是其逻辑力量和事实基础无疑是坚实的和锐利的。安·兰德定义的利己主义:“人应为自己而活”,“不为他人牺牲自己,也不为自己牺牲他人”1,所以,利己主义是值得被崇尚的。人的生命就是目的。
无论是利己主义还是利他主义,这种抽象地谈论人的本性的观点,都是对社会历史现象的一种曲解。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对人的这种利已和利他属性作过深入分析,认为利已主义和利他主义,不过是一种统一的利益的分裂形式,在剥削阶级虚幻的集体中,由于旧式分工和私有制造成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严重对立,从而造成这样的情况:作为普遍利益代表的国家,要求个人利益为国家利益作出牺牲,并向人们灌输这种“利他主义”的道德原则,称之为“美德”;作为追求个人利益的个人,则强调人的“自私的本性”,要求实行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则,把个人利益作为道德的基础,把个人利益的实现作为最高的“美德”。最后在整个社会中显现出人们对待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道德原则的相互对立的态度:“其中有些人出于对利己主义的义愤而从利他主义的道德教育中寻找出路;而另一些人强调利己的个人主义的创造性的进取精神;还有一些人则希望从两者各取一小部分,强调个人主义的创业精神的必要性,不过要在道德的基础上和在道德的范围内。”
正确看待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
从逻辑和公平的方面来看,利他主义是不合逻辑和不公平的。为什么一部份人要为另一部份人作出牺牲?为什么道德高尚的人就要吃亏?正是利他主义的道德标准,使真正愿意帮助别人,尊重别人利益的人越来越少,因为总是让这样的人吃亏,还认为是理所当然,结果只能是使这样的人遭到淘汰。而那些实际上总想侵犯他人利益,表面上却假装“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则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社会的道德水准则日趋低下。因为只有狡诈虚伪的人才能更好地生存。
在利他主义的高压气氛下,人们不能光明正大理直气壮地追求自己的权利,只能嘴不照心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口中说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着想,心中却对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而担心,甚至是为占不到别人的便宜而恼怒。利他主义使人的关系成为不公平和不光明的,有些人为他人作出牺牲,另一些人则享用他人牺牲的祭品。吃亏的人满腔怨恨,占便宜的人贪得无厌。人人的心理都不平衡,大多数人的生命都是这种愤世嫉俗和内疚的丑恶混合体。
利他主义道德使人们感到道德与实际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带来了人们内心深处灾难性的冲突,带来了能将人撕成两半的致命分裂。
在任何时候,每个人都为人的道德低下而苦恼甚至愤怒,改变这种状况的办法都是把道德标准提得更高,对利他主义的宣传力度更大,对利己主义的批判更加严厉,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甚至相反。对此,安·兰德借自己小说中人物之口对利他主义者说:“你们的道德规范带来了几个世纪的苦难和灾难,在此过程中,你们曾经哭喊,说你们的规范遭到破坏,而那些苦难就是破坏规范而招致的惩罚,还说人类太脆弱太自私,不能遵循这种规范的要求,为之抛洒每一滴热血。你们诅咒人类,你们诅咒生活,你们诅咒这个地球,但是却从不敢质疑你们的道德规范","你们继续叫喊,说你们的道德规范是崇高的,只是人类的天性不够善良,无法将这种规范付诸实施。”,“是的,这的确是道德沦丧的时代","你们的道德规范达到了顶点,那就是它发展尽头的死胡同。如果你们希望继续活下去,你们现在需要做的不是回归旧道德„„而是发现人类的新道德。”
安·兰德认为,正如生命自身就是目的,同样,每一个活着的人自身也是目的,而不是实现他人目的或者福利的手段。因此,人必须为自己而活着,既不能为他人牺牲自己,也不能为自己而牺牲他人。为自己而活意味着实现自己的幸福是人类最高的道德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