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盛行的年代,每个人都有了表达自己的广阔的舞台。五花八门的自媒体平台以及自媒体节目山呼海啸班涌入我们的生活。快手、B站、喜马拉雅、荔枝、得到,当然还有微信、微博、优酷、爱奇艺等等这些平台。就好像,不经营一个自媒体账号就落伍了一样。在这股狂潮之中,除去哗众取宠只为出名的因素,是不是有我们不得不做的理由?如下是我从个人成长的角度进行的思考。仅以最简单的输出网文为主的内容公众号为切入点。以下思考内容供大家参考。
给你几个不得不做的理由
1. 总结,反思。以前听到个观点:没有总结的日子不值得一过。很受启发。想想人最宝贵的资源是什么?是时间。不光因为生命是一场单程旅行,更因为时间中凝结了你自己的或你获得的他人的经历,有心人会在这些经历中总结出经验,再从经验中提炼出智慧和洞察,进而更好的指导以后的实践,实现持续的成长。如何成为这样的有心人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复盘、总结和反思。最简单的操作就是:写!可以是博客,可以是公众号里的文章,也可以是电子版或者手写的日记。佐藤傅的《晨间日记的奇迹》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许多知名的企业家、管理者、著名演员等成功人士,都通过写晨间日记培养自己做事的计划性、执行力以及对未来的梦想,从而创造了自己人生的奇迹!成甲的《好好学习》里更是对反思日记推崇之至。
写到这,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已经呼之欲出了,就是将每天生活的复盘写成反思日记发布到自媒体平台上。我选择了简书。在此也感谢一下把简书推荐给我的朋友。
工作中我们非常习惯在案例中总结和学习经验。其实,我们每天的生活才是最精彩、最真实的案例。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案例化,在这些最鲜活的素材中吸取最有价值的营养。如果做得到,你的自媒体平台绝对不会缺少素材。
2. 以输出倒逼输入。类似于以教为学。人们熟悉的套路是先输入,再输出。所以还会有: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样富含贬义的说法。但是单靠输入提高自己这个方法效率并不高。
有没有这样的体会,你不明白或者理解不透的知识,跟别人讲一遍就通了。而且一个知识讲的遍数越多,你对它的理解就越深,哪怕讲的内容都一样。这是大脑在潜意识里对信息加工的结果,这样过程能够实现真正的“内化”。此外,你还会因为获得暗时间。关于暗时间的概念请参考百度百科的定义。
通过这个概念想让大家明白,其实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人们对时间的利用率不同。善于利用思维时间的人,可以无形中比别人多出很多时间,从而实际意义上能比别人多活很多年。
在输出过程中才能体会到原本理解的漏洞,会很自然的关注每一个细节。输出方式除了写还有说。平时可以把写好的内容主动跟别人吹几遍。除了加深对所写内容的理解,没准还能在对方心里留下很牛叉的印象。
3. 对生活各个方面深入思考。在公共平台发文章比单纯写日记有一个好处就是,会有和读者的互动。有了这份互动,就多了一份期待和责任。因此会激励自己持续输出高质量的作品。为了高质量输就会深入思考,为了持续输出就会主动观察、思考和收集素材(注意使用上文提到的生活案例化的方法)。
4. 结交朋友。社交媒体如此发达,输出的内容理论上可以被任何人检索到。这些人中肯定会有不认可你观点的,甚至有些人会诟病你。不要在意,公众平台不过是一个工具,我们用它锻炼、提升自己,同时还可以把它当成一个过滤器,滤出价值观与自己相同的人。
通过自己经营的平台吸引目标领域的牛人关注你,并结识他们。注意,通常牛人之间都相互认识,这样你会结识更多牛人。
5. 分享。分享对于个人和整个社会到底意味着什么不用多说。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等等等等,共享经济的本质就是分享,通过分享做到资源的更合理利用。想想都有共享女友的,这个时代是不是把分享用到了极致!开个玩笑。就是想说分享无处不在,这不光是潮流。也是一个有助个人和企业快速成长的方法。分享会扩大你的影响力,会带来“成就感”一类的正反馈,这些都会成为不断激励自己的因素。
6. 时间会给你最好的礼物。在一定时间跨度上回顾,会有类似数据挖掘的感觉。通过总结和反思积累下来的经历和经验就像一个宝藏,加上时间维度会让这个宝藏更加“值钱”。
比如,在回顾的时候会发现曾经用来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让当时的自己兴奋不已,可是一段时间不用就生疏甚至忘记了。如果跨度在“年”这样长的粒度上,我们可能会发现很多错误决策的根源,进而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问题。
如果站在5~10年的长度上,会有更奇妙的发现。可能是当年觉得微不足道的一个决定,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比如,多年前你心血来潮决定写日记,可能期间断断续续但一直坚持到现在,没准你就是现在某位牛叉的作家。
再比如投资,时间越长,你会发现对成长的投资回报率越高,并且回报会成指数级增长。
要马上写!为什么?
1. 接受一个事实,你永远都没有真正准备好的一天。鼓励自己勇敢迈出第一步,开好头,这事就成了一半。
2. 人生苦短,没什么比抓紧时间提高自己更有意义的了。所以不要拖延。时间是你最珍贵的资源。
为什么不写
1. 把写作看的太难。说起写作会想到剧本,诗歌,散文,小说这类文学作品。但是我们很多人写作的定位不是这些。就是按照基本语法有逻辑的说清楚自己想说的。重点不是炫文采,而是想法。写作技巧也是通过多写练出来的。
2. 没有可写的。这种状态根源在于对生活观察不够深入,对所见所闻思考不足。以前听一个人这么评价罗永浩,他几乎对生活中接触的所有事都深思过。如果有这样的经历,根本不愁没东西写。
3. 害怕完整的做一件事,缺少成功经验。尤其是这件事是你不擅长的,会耗费很多精力,还不知道结果会怎样。
4. 追求完美,总以为自己没有做好准备,总感觉还需要再多一点时间。盲目的追求完美是一条不归路。下意识的受到完美主义的影响更是件可怕的事。以后调整心态,追求成长而不是完美。
5. 缺少试错的勇气。很多人不排斥努力,但是他们非常排斥努力以后还失败的结果。尤其是学生时代的优等生。努力了还不行会让这类人不知所措,内心因此承受煎熬。在趋利避害心理的作用下干脆选择不去尝试。其实冷静想想,失败了又怎样?!天塌不下来,又死不了人。大不了从头再来,最不济也是排除一个自己实在不擅长的领域。勇敢去尝试,你终将会从中受益。就像我现在尝试在简书上发文一样,大胆去做,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不要把事情搞的太复杂,简单点,想到就去实践,没什么大不了,了不起换个方向又能怎么样!
6. 不懂延迟满足。摆正心态,实践的前期,比如写文章,不会有什么不一样。没有浏览量,没有粉丝,没有关注,没有评论。没关系,坚持自己认为对的,总有临界点到来,只是时间问题。不要有预设的期待,平常心。愿我们都能用一颗平和的心面对困难,挑战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