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休克2期血压下降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微循环淤血,回心血量减少
2、患者口渴,尿少,尿中钠高,血清钠>150mmol/L,其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类型是:高渗性脱水
3、尿崩症时,容易出现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类型是: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4、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缺血后恢复血液灌流引起的组织损伤
5、低渗性脱水的特点是:
(1)失钠多于失水
(2)血清钠浓度<130mmol/L
(3)血清渗透压小于280Osm/L
(4)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
6、不属于自由基的物质:H2O2
7、严重的高血钾致死原因常为:心搏骤停
8、钙超载引起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1)线粒体功能障碍
(2)激活多种酶
(3)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4)促进氧自由基生成
(5)肌原纤维过度收缩
9、水肿是指组织间隙或体腔内液体过多
10、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最主要方法是动物实验
1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临床常见的病理过程
12、下列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的是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
13、引起DIC系最常见的病因感染性疾病
14、体温升高属于发热的情况是流行性感冒
15、最常见的外致热原:内毒素
16、大多数凝血因子合成部位是在肝脏
17、健康的概念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的状态
18、患者术后禁食三天,仅从静脉输入大量5%葡萄糖液维持机体需要,此患者最容易发生低血钾
19、高血钾症对机体的影响
(1)肾小管损害
(2)心肌传导性降低
(3)异位钙化
(4)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20、引起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纤维蛋白是在微血管内形成细网
21、发热激活物
(1)外致热源:
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
(2)体内产物
免疫复合物、类固醇
22、疾病的发展方向取决于损伤与抗损伤力量的对比
23、革兰阴性细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全菌体、肽聚糖和内毒素
24、DIC凝血功能障碍变化的特点是先高凝后低凝
25、疾病发生中体液机制主要指:
病因引起的体液质和量的变化所致调节紊乱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26与急性胰腺炎时诱发DIC基质有关的是大量的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
27、属于内生致热原的物质:吞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致热源
28、死亡的标志是脑死亡
29、大面积心肌梗死可发生:心源性休克
30、烧伤等引起血容量减少的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
31、血钠浓度增高而细胞内、外液量均减少见于:高渗性脱水
32、血钠浓度降低而细胞外液减少见于:低渗性脱水
33、血钠浓度降低而细胞内外液均增加见于:水中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