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格局的修炼世俗百态2018旅行
【武夷山之“止止庵”——世俗百态626】

【武夷山之“止止庵”——世俗百态626】

作者: 0c18263e2274 | 来源:发表于2018-08-11 17:22 被阅读136次

    【武夷山之“止止庵”——世俗百态626】

    【武夷山之“止止庵”——世俗百态626】

            从武夷山九曲溪竹筏漂流上岸,穿过一条仿宋商业街,导游都带着游客往右去武夷宫,我选择往左去九曲溪畔的止止庵和水光岩。

            在通往九曲溪畔水光岩的半路上,在大王峰山下,绿树掩映着一座“止止庵”。我原本以为这是一座佛教的尼姑庵,可一见止止庵的山门上的两个门神,便知道这显然是道教的道庵。这个庵字,原本是圆形的草屋,后来才特指佛教的尼姑庵。

            据记载,止止庵已有1700多年历史,始于晋朝,盛于明清。南宋著名道士、道教金丹派南宗第五祖白玉蟾,曾在此担任住持。白玉蟾撰有《止止庵记》,描述了他的生活乐趣:“云寒玉洞,烟锁琼林。紫桧封丹,清泉浣玉。铁笛一声,群仙交集。螺杯三饮,步虚冷冷。青草青,百鸟吟。亦可棋,亦可琴。有酒可对景,无诗自吟心。神仙渺茫在何许?盖武夷千崖万壑之奇,莫止止庵若也。”。

            中国道教有三十六洞天,武夷山被列为第十六洞天,就在这止止庵。

    【武夷山之“止止庵”——世俗百态626】

    【评点】

            我从边门进入止止庵,这里环境清幽清静,风景和风水都极佳,它背靠大王峰,左右两面有山,面向九曲溪。然而除了几个游人外,里面新修建不久的祖师殿和易经楼,都大门紧闭空无一人。

            我被这止止庵的名字所吸引,查资料说是取自“止其所止,止观止念”之义。现在止止庵山门有一幅对联:

    到此十六洞天方知天外有天当止则止

    仰其百千仙道始悟道非可道应行便行

            知足和知止,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独有的一种人生智慧,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儒家经典“四书”中的《大学》,开篇就是: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止观止念”,应该还是佛教修行“四大皆空”的一种境地和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便是儒释道相互影响和融合,出现三教并行甚至“三教合一”的现象。历史上武夷山遍布儒家的书院、佛教的寺庙和道家的道观,出现“三教同山”的奇观。这武夷山止止庵的“止其所止,止观止念”,当是融合和体现了儒释道三教的共同理念。

            人生的行止各有其时,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既要有当行则行、应行便行的志向和勇气,也要有知足常乐,知止常止,当止则止的境界,方能以“止”为始,以“得”为终。

    20180811有感

    【武夷山之“止止庵”——世俗百态626】 【武夷山之“止止庵”——世俗百态62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0c18263e2274: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便是儒释道相互影响和融合,出现三教并行甚至“三教合一”的现象。历史上武夷山遍布儒家的书院、佛教的寺庙和道家的道观,出现“三教同山”的奇观。这武夷山止止庵的“止其所止,止观止念”,当是融合和体现了儒释道三教的共同理念。

      本文标题:【武夷山之“止止庵”——世俗百态62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gbd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