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树大自然直”的悖谬
孩子小的时候,每次我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或者独立做一些事情,他们的奶奶总是说:现在还小,别着急让她们做这做那,树大自然直,等他们长大了,很多事不用教,自然都会了!
即便我理解婆婆的出发点是心疼孩子,但时时处处被干预阻扰,还是和婆婆在带孩子的问题上闹过很多小小的不愉快!
“树大自然直”,这句话可能有它适应的环境,可我并不很认同。还是坚持自己的做法,尽量让他们独立去尝试做一些事情,比如自己梳头发,自己整理书包和房间,炒个鸡蛋,下碗面条等。
我相信,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坚信“树大自然直”观念的老人,和秉持“从小要独立”信条的子女观念间冲突的,在很多需要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家庭,可能都遇到过。
“树大自然直”的育儿观,有其悖谬之处……
02,体验感受累积建立内在行为模式和思维逻辑
一次家长会上,女儿被安排做了一个2分钟的精彩展示,我也因此做为典型家长在家长会上发了言,这对我和女儿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看的出来,那天孩子非常激动和自豪。回家后,孩子对我说了一句话:妈妈,原来上台发言并没有那么可怕,我也可以做到,以前看别的同学上台,觉得很羡慕很佩服,自己都不敢尝试,今天才知道登台表达是啥感觉,以后我敢上更大的舞台了!”
“今天才知道登台表达是啥感觉”,这句话一下子揪住了我的心!哦,是的,孩子在这件事里获得了一种从没曾有过的体验!它不同于孩子常听到的“当众发言能提升你的自信心,你就把观众都当大白菜,深呼吸放轻松没什么紧张的”这些道理或技巧。理论背100遍观摩别人100遍都不如她亲身登台去体验一遍!
“树大自然直”的育儿观,少的不就是孩子人生之初参与体验后,从中获得的感受吗?动作行为可以很快模仿调整到位,可由内在体验建立的行为模式和思维逻辑,一定是它缺失的最重要的一环!
03,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作家韩寒说,为什么我们听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是啊,从小到大,我们看了那么多的书,听了无数的道理,却依然会感觉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样子,依然会有很多烦恼和不尽人意!不就是因为听到看到的仅仅是信息是知识,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它们是世界的是他人的,却并不是你的!没有你的亲身参与和实践,没有与你这个独特的个体建立连接,就不能产生你内在的体验。它们就永远只是你“知识宝库”里的存货,不是你“经验宝藏”里,用来滋养你“内在人生模式”的骨血!
理可顿悟,事需渐修!
所以,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看书听道理,是知;去做去体验,是行!知行合一才是唯一“求取到真经”的正确道路。如果有一天,只把学历有多高,知道的有多少,读过多少本书作为设定参数的话,“知识”就变成了负担,变成了炫耀,知识学问只是勾起了更多的贪欲而已,就会忘记学习的初衷是为了什么?如此就真的在学习的道路上迷失了,“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这是老子的智慧,历久弥新!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才是真理!
04,细微的体验和感受,却四通八达,让人生丰盈
一节课,最重要不是老师的准备的满满的干货,而是你的体验,或愉悦或痛苦的体验!
所以,我并不是要让孩子现在做成什么,真的炒出美味的西红柿炒鸡蛋,而是让她在每次经历里产生自己的微妙的体验,油盐酱醋锅碗瓢盆在她那里会有一个奇异的组合,失败成功成功失败反复多次的体验会带来不同的感觉感受,然后,四通八达,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
从而,悟出自己,然后走出自己的路。
其实,人和人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细微丰富的感受和体验,它才是人生丰盈的秘密……
“树大自然直”这句话有些干涸了,该用人的思想感受来浇灌浇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