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那么一刻,因为什么刺激,突然很多情绪涌上来,无论是感动、悲伤还是难过,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有的时候会很快的调整过来,而有的时候却要在这个情绪旋涡里,徘徊好久好久。
情绪是什么?
谈到情绪,往往就与心理行为分不开,心理学上认为,情绪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情绪反应包括: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
不论是正面的或者是负面的情绪,都会引起人们行动的动机。
我们这里所说的情绪,指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困扰的情绪,也即我们常说的消极情绪。
引发消极绪的根源是什么?
—、社会功能失调
在很多家庭关系中,妻子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和社会活动,做了全职太太,衣食无忧,全身心地投入对孩子的培养和照顾。我本人就是这样的。
但人作为一个整体,是个多面体,都是通过在社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现自身价值的。
对于一个全职妈妈来说,如果她的全部价值都要靠孩子的成绩这个唯一的途径来体现,她就会把所有的关注焦点放在孩子身上,一旦孩子的成绩不理想,那么妈妈就一定产生焦虑情绪,而且还会把这种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带来压力。
这类全职妈妈的问题核心是由于人的整体社会结构出现了失衡,把唯一的价值体现寄托在孩子身上,因而带来了焦虑。
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在早期教育中束缚孩子的行为,除了学习以外没有任何社会活动。
这部分孩子一般在早期学习成绩很优秀,但是,由于知识的整体性缺失及感性认识对理性认识的作用缺失,这些被束缚的孩子很难在高年级学习过程中获得好的学习成绩。
一旦这些孩子在学习这个唯一的价值体现中出现失败,最后,很可能出现整个社会功能失调,导致心理障碍。
社会功能结构的均衡发展,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发展方向是多维度的,只有人的社会功能结构得到完善,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适应社会的发展。
如果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被成年人剥夺、保护、替代的过多,就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功能丧失,一旦在作为主题系统的学习中没有取得成功、体现出价值时,人的整体结构和功能就会出现失调。
在我周围,有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出现抑郁症的症状。他们很多都是因为早期仅仅关注学习这一个维度,一旦到了高中学习出现失败,整个人的系统就崩溃了,最后出现心理障碍。
因此,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要关注孩子整体社会功能结构的均衡发展,这才是促进孩子协调发展的关键,也是孩子积极发展的基础。
二、早期安全感缺乏
1951年鲍尔比和同事报告了一些过早离开父母的婴儿状况。
报告中指出,这些婴儿不能很好的与人相处,怕做游戏,怕冒险,怕探索,怕发现超过他身体之外的世界,乃至自己。
鲍尔比由此得出了这样一条结论:可以确信心理健康最基本的东西是婴幼儿应当有一个与母亲(或一个稳定的代理母亲)之间温暖、亲密的连续不断的关系。在这里,儿童既可以找到满足,又可以找到愉快。
儿童期的安全型依恋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信和稳定的情绪状态。
相反,一个未能在早期形成安全型依恋的人,将可能成为一个情绪不稳定和对环境不信任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
早期成长的两年是形成安全型的依恋的关键时期。
早期固然很重要,但后期的经历也可以弥补早期出现的安全感的缺失,因此儿童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很重要的。
一般来说,如果母亲或者照看者个性急躁、强势,都会给儿童带来一定的焦虑情绪。
另外,如果母亲不会表达情绪情感,儿童也很容易出现情感表达的障碍,这些都会影响成长中的积极情绪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焦虑。因为一个不能正确积极地表达自身情绪的人,同样也很难理解他人的情绪,很难与他人形成有效的情感沟通,这往往会给人带来一定的障碍,很容易受到他人的误解。
一个不能被他人理解的人,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焦虑。
三、心理落差
我们每一个人在面对每天的各种问题时都会有一定的心理预期,当自身的预期与现实发生的情况不一致时,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冲突,这份心理冲突就会导致一定程度的焦虑。
我们经常会因为当前面临的情境与我们预期不一致而产生焦虑情绪,比如孩子考试的成绩出乎意料的差时,我们就会出现焦虑情绪而不断地对孩子进行批评和责备。
当一个人憧憬自己考上了某一个理想的中学去就读,想了好久好久,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在人的大脑中就会反复地去想象该学校的情境,并且该情境会伴随很多积极的评价。
但是,一旦到了现实的环境中,很多新信息与自己原有的信息不同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冲突,进而导致消极情绪的出现。
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学生由于适应困难问题而导致退学。因此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客观的预期未来,减少焦虑情绪的出现。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往往由于我们的主观愿望使然,对孩子进行了一些错误的引导。有时为了让孩子努力去做某件事,我们就会把困难说的很简单,造成孩子一旦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障碍时,就会因心理落差而出现情绪波动,最后只好放弃。
而有时父母会因为自己曾经在同一个问题上失败过,所以会告诫孩子问题很难,造成孩子在没有做之前就因恐惧而放弃了问题的解决。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更为客观地引导孩子自己去尝试,这样就会逐渐形成一个对事物进行客观预期的习惯,然后慢慢养成适合自己的客观预期能力。
无戒365极限训练营一第10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