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小说《女神》读后感
是小说?
是随笔?
是传记?
是报告文学?
是兴之所至的呓语?
是多年沉淀后的喷发?
说实话,从整体水准而言,王蒙老先生的这本近作还真不怎么样。但你不能苛求一位80多岁的老人永远保持在创作高峰,还能有写下去的激情与动力,就颇让人赞许了。
而且,我特别能理解他不吐不快,一定要刻划自己心中“女神”的心情。因为在他跌宕起伏、丰富多彩的漫长人生中,如此独特、如此高贵的灵魂着实太少、太难得、太珍贵、太让人感慨了。甚至,有可能是他经历过的唯一。
陈布文,投奔延安的革命青年,解放后周总理的秘书。
后来,她主动走出中南海,当了一名普通教员,又主动辞职回归家庭,将人生角色定位于著名画家张仃的夫人、众多孩子的母亲、一个普普通通的主妇。
然而她又绝不普通,她还是作家、书法家、京剧票友。更不普通的是她那超然卓绝的人格力量。在平凡的家庭生活中涵养满腹诗书,在养儿育女、为人处事中传递人性光辉、播撒真我性情,在文革乱世中坚持隐忍与豁达,在人生的各种选择面前安然守份却又超凡脱俗。
为什么王蒙与她只有一通电话的缘份,却念念不忘地要追忆她、记录她。只因她太过与众不同!任尔东西南北风,只有她安静又坚定地活出了一个真正而丰富的自我。
在上个世纪风雷激荡、波浪浮沉的历史洪流中能够一以贯之坚持自我,是一个多么神奇的所在!她并不因为回归平凡而泯灭自身才华,封存自我价值,也并不因为风雨如磐的现实而委顿消沉,判若两人。历经风雨而始终保持“纯朴高远”,的确难能可贵到匪夷所思。
人生是如此漫长,而又是如此无常,现代社会更是光怪陆离到让人不得不迷惘。我们几乎不可能像王蒙的“女神”一样,始终如一地保有那一份清醒与坚强,守护住最本真的自我。蓦然回首,我们甚至可能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模样。
正因为如此可望而不可即,所以,请允许我也象王蒙那样,致敬这个世界上硕果仅存的那一类:独立的头脑、澄澈的目光、高贵的灵魂与纯净的思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