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人们说,吃了好多苦,受了好多罪,才有今天的好生活。
这个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到达了哪种程度?我确实是不知道了。我也吃过苦,受过累,但是和今天同事所讲的他吃过的苦比较起来,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
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旧社会的人们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受欺受气。我认为这是一种苦生活。
看《闪闪的红星》这本书,里面的小主人公父亲去当红军,母亲被胡汉三用火烧死。从此之后他开始过着流亡的生活,虽然也有红军的地下党组织去帮助他。但是他毕竟失去了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他的心里是苦的。 后来他又独自踏上了寻找红军、去延安的路途,一路上也吃了很多苦,被地主打得奄奄一息。不过这本书里边虽然描写了很多吃苦的内容,但是他的思想是积极向上的,是要寻找光明的。
毕竟这是书上的内容,离我的现实生活还是很遥远的。
而同事所讲的她家的生活条件,我一直是无法体会得到的。
她直到上初中的时候,还是一年四季穿同样的一条裤子。冬天套着棉裤、毛裤,到夏天就把里边的裤子脱掉,单穿一条裤子。裤子脏了,洗洗再穿。
直到有一次去好朋友家里边做客,她的那个同学父亲是当官的。吃早饭的时候,家里边是把点心盒摆出来,里边各种各样的点心,想吃哪一块儿就吃哪一块。这一点在她家里头是从来没有见到过。到了晚上,同学帮他洗了外边的裤子,裤子质量不好,洗完之后揉的皱皱的,于是同学就用电熨斗给他熨,没想到这一熨裤子就抽在一起了。
直到上初中的时候,她从来没有穿过皮鞋。在学校里同学们过元旦要跳舞,有一个节目是,边跳边用皮鞋的后跟用力的蹬一下地,然后会发出咯咯的响声。要求她们都穿皮鞋。她回家之后,和妈妈说了这个情况,妈妈倒是给她买了双皮鞋,但是不允许她穿,等到过年的时候才让她穿。于是,在联欢会表演的时候,她说什么也不去表演,因为他没有皮鞋。
他父亲一个人上班,母亲不上班。他母亲心灵手巧,靠给别人做衣服,挣点零用钱。但是绝不会给她多做一条裤子,多做一件衣服。没有钱买不呀。
攒下的钱还要贴补村里边的姥姥,舅舅。以前的生活就是这样的。
她有一个书包是妈妈用用做的,做好之后在上面还绣了一个鲜艳的红五星。这个书包是全校仅有的一个很特殊的书包,她说她丢了书包,全校人都知道那个书包是她的。
她的年龄,那个时间段,其实人们的生活已经是发生了改变的,生活条件已经达到了,能吃上白面的水平。不过家里边光靠死工资攒钱确实得节约呀。
我小的时候父母是双职工,没有遇到过像她这样的情况。我的母亲在城里边上班,流行什么就给我们买来吃、穿。
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妈妈常常给我们做好看的衣服。为了给我们做衣服,她还自学了裁剪缝纫。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后,她就忙着裁剪布,用缝纫机给我们做漂亮的衣服。难道我穿上花袄之后,老师就把我叫到办公室里边,其他班的老师也开始评论,说是这件衣服什么地方好看,这个花色好看呀,颜色好看呀,言语之中透露出羡慕之情。接下来就是问我,这块布是从哪里买来的?多少钱买的?还让我回家问问妈妈。
我小的时候在吃上面也没有受过苦。爸爸和妈妈花钱都是大手大脚的,开了资就给我们买好吃的。尤其是爸爸,他是司机,常常去外地拉货,回来的时候总会给我们买好多好吃的东西。
我记得上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我就吃上方便面了,那时候还是北京牌,是绿色的方便面袋。那是爸爸从北京买回来的。
所以当同事说她家里很穷的时候,我总是不相信。我觉得我小时候的生活也不是很好。可能是一种相比较的原因吧。身边的人还有过得更好的,我眼里边看到了。对于那些过得不好的家庭的生活,我没有看得到,所以也无法体会得到。
今天听到同事这样去回忆她小时候的生活,我才感同身受。每个人的家庭不一样,父母的观念也不一样,这样就影响了孩子将来的生活。
还好,这个同事找对象找的很好。现在她老公当了官,挣钱挣得很多。她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弥补了小时候没吃过好东西的苦。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命运,在不同的年代里,生活体验也不同。不管是曾经吃过的苦,还是现在遇到的难事,我们都应该乐观的去面对。人生就是这样,不可能一辈子都是一帆风顺的,在不同时期,面对的事情不同,人的心境也不同,总的来说,生活还是很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