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艳冠群芳一定不是单指容貌,就像袭人的判词背景图是破席很可能并不单指被破了身子一样。
《红楼梦》的成书时代,或者说《红楼梦》书里的那个社会,是一个道德和法律秩序都在全面崩盘的时候。
表面看是贾家、四大家族在衰弱,在败落,在走向末日。实际上你看看,是整个社会都很乱。
薛蟠打死人命可以大摇大摆的招摇过市。贾雨村为了能抱住贾王两家的大腿可以徇私枉法。
节度使云光为了凤姐的一封信就能拆散一对小鸳鸯。都察院不敢接张华状告贾珍贾琏的单。
法律有用吗?
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这块全无用处。
道德呢?
看看贾珍。爬灰、引诱小姨子、在外吃喝嫖赌,在家带着族人吃喝嫖赌。有人给他进行道德谴责吗?
王夫人逼死金钏儿、晴雯,有人谴责她吗?
薛蟠打死人后,权贵圈子的这些男人们有一个觉得他道德有亏不和他玩吗?
道德在约束行为这块也失效了。
整个社会都在追求名利、追求享乐、都在堕落。
有一个人站出来说,我要为这个社会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吗?
反正在红楼梦的社会里,是没有的。
史湘云从未见识过外面的世道,她娇憨天真。
王熙凤背靠丈夫和娘家,主打一个为自己和家族谋私利。
贾探春欲为家族和社会尽一份力而不得,悲呼我若是男子,能走得出去便好了。
迎春躲惜春让,妙玉表示我心里没有这些红尘俗事。
林黛玉聪慧,或者可以从大人的只言片语里窥得一线天机。但她连自己的未来和自由都不能掌控,唯有专注于“自我”、“本我”的追求。尽力对身边的人善良,已经是她能做到的最大力量了。
当然作为女子,她们能为社会,甚至为自己能做的事情都有限。
贾宝玉作为男子,他跟着父亲见过了外面的世面,不肯同流合污已经算是有良心了。
而宝钗不一样。
因为父亲早死,哥哥无能,宝钗得以早早见过闺阁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也因为薛姨妈的宠爱,哥哥的无能加上宠爱,宝钗比之贾家三春、史湘云、林黛玉等,她多了一点财务上的自由。
而她并没有用这多一点的财务自由去挥霍,去显摆去用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她把这些自己能调动的资源用来帮助人。
受她恩泽的人并不局限在某一个阶级某一类人身上。
贵妇如王夫人、妾室如赵姨娘、香菱、奴婢如金钏儿(非跳井那次)等。
她帮助人是为了获得好处吗?
不是!
有人说她是为了谋求“金玉良缘”。
那她就只需要帮助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这些贵族妇人就好了呀!
她帮助那些奴婢有什么用?
谁家娶媳妇嫁姑娘会听洗衣机、扫地机器人的话?
王夫人会听赵姨娘的建议吗?
也有人说,那她是为了博取一个好名声,沽名钓誉。
且不论宝钗是不是为了博名声去做好事。
那一个人实打实的做了好事实事,不应该有好名声吗?
见义勇为的人不应该受到表彰吗?
扶老奶奶过马路应该受到表扬而不是被讹诈,对吧!
唯有做好事能得到好报,普通人才敢去做好事,社会才能形成一个良好风气。
那薛宝钗的目的是什么呢?她到底图啥?
图她的青云志。
我曾经很纠结,薛宝钗的青云志到底是什么?
后来我想通了。
她的青云志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一个政通人和、天下大同的社会。
是儒家教育里那个,每个人都安守自己的社会地位,在自己的位子上做好本分的大同社会。
所以她会说,男人们应该读书应该明理,应该为国家社会做出自己应做的贡献。女人们应该恪守妇德,贞静知礼,在家里做针线活。
所以她会和奴才婆子们说,你们如今得了利,就该守本分,把事情做好。
所以她对香菱学诗不热心,会提醒袭人别说主子的不是——那不是奴才该做的事情。
所以她白天尽力帮助能帮到的人,晚上回去做该做的针线。
这种救世的思想,当然是有局限的。
比如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人生来应自由而平等。凭什么奴才就一定要安于做奴才。凭什么女人就应该被困守闺阁,要守所谓的妇德。等等。
但在红楼梦成书的那个时代,没有更先进的思想能指导人应该怎么做了。
没有三民主义、没有共产主义。
最先进的、能指导人应该怎么做的,就只有儒家学说这一条路。
宝钗看到了这条路,她说,我可以从我做起。
而且她真的用行动去做!
在《红楼梦》的成书时代,在万马齐喑的时候,她有思想有理想且付出了努力和行动去做。那么在这点上,她的姿态就是比当时社会所有的男子以及女子们都高。
所以说她艳冠群芳。
就像袭人判词里的那副图很可能暗指袭人最后终于支离破碎的人生一样。
当然这种理想是会失败的。
我们读者心知肚明。作者曹雪芹也心知肚明。
事实上,无论女子如何贞静守礼,那些男子们都并不会被感化,进而辅国治民。
事实上,女子们也并不真的愿意被妇德束缚,贞静守礼。那并不是她们的天性,也不该成为她们的束缚。
事实上,无论是婆子还是世俗男女们,他们都会有自己的欲望。而且欲望并不会随着得到而消亡。
香菱作为妾室,无论如何贞静无论多么想要竭力伺候好主子,无论她做得多好,当主子是夏金桂之时,她就是不会被接纳。她就是会被陷害,被殴打甚至会被发卖。
薛宝钗读了圣贤书,想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圣人言。
这当然确实是会失败的。
当理想失败后,有人会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有人会放浪形骸有人会伤害他人报复社会有人变本加厉把自己变成那个曾经不耻的恶龙。
而宝钗自携手瓮灌苔盆,淡看庭前花开花落。
常常看到有人说林黛玉和贾宝玉是成长型人物。
薛宝钗何尝不是呢?
她也会从那个付出善意就会回馈善意的大观园里走出来,逐渐面对更为复杂更为险恶的社会。
而夏金桂只是为她掀开了世间险恶面目的冰山一角。
即便面对丑恶,她依然不忘记善良,不忘记帮助别人。
这不是高士,又是什么?
也有人嘲笑宝钗的理想。说你看她总是失败。她的理论在现实面前毫无用处。
可理想就算失败了,那又有什么可嘲笑的呢。
周星星说过,人要是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宝钗的理想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她没有办法接触到更新更先进的思想,也因为她没有更多志同道合的盟友。
与其说是宝钗失败,不如说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全面溃败。
无论是书中的宝钗还是书外的作者,都没有找到一条能先进到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道路。
她们选择了儒家,尽管知道那是一条必败的道路。
我毫不犹豫的相信,如果宝钗生在晚几百年的民国,她接触了更先进更革命的思潮后。
她回到大观园后,会和林黛玉、史湘云、贾探春们说:走,我们一起革命去。去为全世界的人民解放战争而努力。她也会和晴雯、芳官、袭人们说:人类原该自由、平等。你们不该被奴隶的身份困住,应该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
来!我们走出去!
她们会在街头散发传单,会在为了后方战士们的生活保障去筹款,会想发设法为他们输送弹药医药......
她们会睁着亮亮的眼睛红着脸数数,今天又跑了几家豪富筹了多少银钱可以拯救多少性命。
她们会牵起手来互相鼓励,坚定前行。
她们只是不幸生在了那个黑暗的时代而已。
这难道是她们自己的错误吗?
我们不应该嘲笑薛宝钗,就像我们不应该嘲笑因为没有受过教育,所以不知道该如何反抗的晴雯芳官们一样。
和嘲笑相比,或者我们更应该尊重怜爱她们。
平生遭际实堪伤的也许不仅仅是香菱一个人,也是《红楼梦》里所有女性命运的总结。
这才是千红一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