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歧视的意义

歧视的意义

作者: 一碗机智的糖浆 | 来源:发表于2019-12-07 23:47 被阅读0次

    歧视有什么作用?

    限制歧视还有恶果了?歧视不是要付出代价么,那恶果又是什么?

    第一,为什么有时候歧视是合理的;

    第二,如果合理的歧视被政府禁止,会酿成什么样的恶果。

    人们一般认为,凡是歧视别人的人,都是比较强势的人。但有一个经济学家指出,有时候情况并不是这样。

    中国人在美国本来是个弱势群体,但他们很喜欢歧视别人。在很多行业,比如赌博业、零售业、金融业,中国人就喜欢自己围成一个圈子,不跟外人玩。

    我认识一位华人女经济学家,名字叫詹耐特·兰达( Janet Landa ),她是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侨,从小在马来西亚长大。她跟我说,她从小就发现当地有许多排华行动,当地人为什么排华呢?因为当地人觉得中国人做生意的时候排斥外国人。

    她要解释这种现象。于是找到一个小橡胶园,她发现,这一带的橡胶园是由来自福建泉州和永春县的五大家族把持的。这五大家族分别姓陈、李、林、黄、严。这五大家族把持了这里的橡胶业。她发现中国人之所以强调儒家思想,是要用儒家思想来进行关系计算。这种关系计算是一种信用评级的办法。

    东南亚的华人怎么进行信用评级呢?他们把人分成七等:

    第一等,直系亲属,也就是近亲;

    第二等,大家庭当中的远亲;

    第三等,同族或者同姓的人;

    第四等,同村的人;

    第五等,同方言的人或者其他说本方言的中国人;

    第六等,说其他方言的中国人;

    第七等,非中国人,包括欧洲人、印度人,还有居住在马来西亚的土著等等。

    他们把人分成七等以后,做生意的时候,每个等级的条款就不一样,贷款收取的利息也不一样。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呢?他们是不是太狭隘了?我们要知道,狭隘是要付出代价的。你只跟中国人做生意,只跟同村人做生意,生意的范围不就减小了,赚的钱不就少了吗?

    兰达通过分析告诉我们,其实闽南人做这种歧视是有道理的。

    这难道不是思维的误区么?这存在什么样的道理?关系更加稳固么?

    兰达通过分析告诉我们,其实闽南人做这种歧视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中国人生活在马来西亚,语言不通,寄人篱下,真发生借钱不还的情况,很难把别人告上法庭。中国人在那里没有关系,不通当地语言,也不懂他们的法律,可能他们的法律本身也不健全。这时候,正式的司法系统很难保护我们,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自我保护呢?就用这种距离的计算。

    这种距离的计算,其实是一种保护自己的办法。它不仅不会减少当地华人做生意的收益,反而能够增加他们的效益。这就是兰达所提出的同族中介理论。

    这个理论的意义,是让我们脱离黑板经济学,不能简单地把人理解为单独的人,没有文化背景的人;不能把人们做生意的环境,简单地理解为有或者没有法律保障。

    你要看到,所谓的保障其实是一个连续的光谱,当正式的法律体系不能保障人们做生意的利益的时候,就得利用其他形式的约束来保障。比方说,同村的人、同族的人、同是中国人,我们就有自己的道德约束,有自己的关系,有自己的声誉。这些都是用来保障我们生意信用的重要工具。

    这个例子说的是,为什么歧视有时候是非常有建设性的。

    东南亚华人给人种分等级,对待外国人时就不愿意和他们做生意。

    我:那不是白白的损失客流么,你这样就失去了很多机会了啊。你赚的钱不就少了么?

    现实:华人们的歧视给自己带来了更大的收益,华人在国外受到的法律保护不同于国内,和自己人做生意更安全。

    还有一个我困惑的事,为什么社会上的生意多赊账,不走现金流?生意人的这个方法确实灵活,承担一定的分险,但是能让自己的货物快速的入库出库,效率更高。

    中国人生意还有一个恶心的地方,你还得去主动要账,这个效率的影响倒是不大,只是人情走动很频繁。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你做生意不单单要考虑生意,还得琢磨人,真的好累。

    生意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社会也是一样。

    如果政府禁止了本身合理的歧视的话,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限制歧视的恶果

    大家会问,怎么会有这样的次贷危机?美国房地产业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泡沫?房价为什么忽然会下跌那么多?

    历史上,美国人的购房率一向都比较低,其中一个原因是银行家非常的审慎,不轻易放贷,所以大多数的美国人是买不起房的。而美国从1960年开始,就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平权运动”,目的是希望矫正社会上不公正的现象,支持所谓的弱势群体,鼓励他们买房。

    1991年,美国商业银行放贷的数据被公开化,大家可以拿这个数据来做研究。这时候就有人发现,能够拿到贷款的人多数是白人,而那些少数族裔,那些弱势群体,他们拿到贷款的可能性比白人低很多。

    这时候,有很多记者,就经常拿这个数据库来说事、曝新闻,这些新闻能成为他们报纸很好的卖点。大家觉得,商业银行有特别强的歧视弱势群体的倾向。

    我们知道,商业银行迫于竞争,是不会随便歧视弱势群体的。凡是歧视就要付代价。如果你真的还得起房贷,而银行不给你借钱,这就是银行的损失。所以在竞争之下,银行是不会随便歧视弱势群体的。

    如果它歧视弱势群体,对弱势群体进行区别对待,那肯定是有它的道理的。但是大众不相信这个。

    到了1992年,联邦储备局波士顿分行发布了一份所谓的科学统计报告,声称:我们不需要再做任何研究了,经过非常严密的计算,美国的商业银行肯定是对弱势群体进行了歧视。

    这份报告出来以后,虽然有专业人士指出,这份报告做得很烂、数据处理不及格。但是大众不听这个,整个社会就掀起了一股要对弱势群体发放更多贷款的运动。为了让弱势群体拿到更多贷款,商业银行就得降低他们的放贷标准。

    商业银行是自私自利的,不会随便放松放贷条件,承担它不应该承担的风险。政府的办法,是威逼加利诱,双管齐下。

    所谓的威逼,政府规定:你如果歧视别人,歧视弱势群体,我们查出来了,就要兴起集体诉讼,罚你很多很多的钱。

    所谓的利诱,就是让有政府背景的两家房地产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去收购商业银行的房贷合同,也就是让政府来承担所有放贷的风险。

    这时候商业银行看懂了,他们已经没有风险,无论怎么放贷,最后都有政府兜着。既然政府要送礼,他们当然乐于接受了。

    这时候他们就改变观念,不再对借款买房的人进行严格审查,相反,他们鼓励大家来借款。其中有一家叫Countrywide的银行,对借款人的审查放得最松,于是业务做得最大,而借款人对他们的满意度也最高。他们不再审核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相反,他们请明星拍视频,有人来借钱,就给他们播放这视频,教他们怎么样才能顺利通过借款申请,借到钱以后怎么开开心心成为业主。

    当所有银行都这么做的时候,房地产市场当然会有一段繁荣的时间。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在花自己的钱,每个人都在花别人的钱。但一向审慎的银行知道,这些债务是有毒的,所以他们把这些债务包来包去、卖来卖去,就像击鼓传花,只是不知道谁最后捡到这个有毒的资产。

    他们还相信一点,就是所谓的“大而不能倒”——你欠债越多,影响就越广,政府就越不会让你倒,所以他们就毫无顾忌地这么做下去。

    最后的结果,就是次贷危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银行家实施合理的区别对待的时候,如果政府出于政治上的原因,强迫他们扭曲区别对待的标准,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今天这个故事,是很有启发性的。每当讲起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多人就说:这是市场失败,这是资本主义的失败。很少有人明白,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政府强迫商业银行改变区别对待贷款申请人的标准造成的。这不是市场失败,而是政府失败。

    在现实中,歧视往往都是有原因的,尤其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下,歧视往往是有效率的。如果出于政治原因,政府逼着商业银行改变歧视标准的话,就有可能酿成恶果。

    美国政府为了让银行给穷人贷款买房,进行一系列的威逼利诱。给银行拨款让银行去做,破坏了原有的严格筛选贷款资格的规则,最后带来了一场泡沫盛宴,贷款太多,收不回来,银行遵循大而不倒的市场规则,一个劲的贷款,争取做到最大。无数人购房,中间漏洞撕裂了,房价大跌了,市场一度崩溃,08年经济危机产生。

    你能不能举一个歧视的例子,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认为这种歧视不合理,但你却觉得它是合理的?

    很多企业明确只要985 211的学生,很多人反感这种明晃晃的歧视,但是我觉的很合理,企业选拔人才没办法立体的感知一个人,但是可以通过一些门槛设置筛选一些人,降低企业的人员招聘的成本。虽然他们节约了成本,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损失,很多时候并不一定是名校生更优秀,他们错过了发现更优秀人才的可能。他们有得到的,也有损失的,这种歧视很公平,合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歧视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gmp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