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完美的,是快乐的,至于悲伤、恐惧、内疚、愤怒等等的负面情绪,离自己十万八千里是最好的,因为这些感受让人太痛苦了。曾经的我对此深信不疑,但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的《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这些体验。
书中说任何情绪都是大自然的馈赠,通过这些情绪,我们可以借机更深地触碰自己。
悲伤,是因为我们无法与悲惨往事做一个告别,因此,借由悲伤,才能完结悲伤。
还记得那次对爸妈歇斯底里地痛哭后,他们再也没有因为我的夫妻关系而指责我。爸妈是家庭观念很重的朴实人,我和丈夫之间出现了问题,他们总是挑我的错,希望以此稳定我们的小家庭。那次丈夫又打去电话,告我的状,爸妈如往常一样,打电话来数落我。我满肚子的委屈,伴着眼泪撕心裂肺地像他们描述这次事情的始末,同时将多年来对父母一边倒的不满酣畅淋漓地嘶吼出来。那一次的发泄后,我的心里释怀了许多,对待我们夫妻问题,爸妈也不再是一味地指责我。悲伤,是完结悲伤的力量。
愤怒,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别人对我们侵犯得太厉害了。愤怒是在保护我们的独立空间,认清自己的价值。
内疚,是由于接受大于付出,从而负罪感大于清白感而产生的。内疚是一个信号,提醒我们关系需要调整。
恐惧,提示关系的意义,告诉我们什么对我们更重要。
……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一个人的人格就是这个人过去所有人生体验的总和。当然也包括我们讨厌的负面体验。接受这些负面体验,才能拥有完整的人格。
那么,当产生了这些负面体验,该如何处理呢?接受他,感受她!
首先接受这种感受,明白这是我们生命体的一部分。
接着,通过身体,充分去感受他,可以坐下或者躺下,感受自己的身体,将注意力放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从这个部位开始感受,再一点点地转移注意力,感受整个身体,让感受在身体里自由流动,当某一部分的感受很强烈,尤其是难受的感觉很强烈,可以把注意力放在那里一段时间,总之,把自己的身体交出去,让这些感受自然发展变化。
经过这样的练习,负面的体验会减轻很多,甚至不治而愈。
中国传统文化更加注重心,或是精神层面,谈论身体,似乎不屑,而武志红老师特别强调身体的重要性。他认为身体是传达内心的桥梁,通过感受身体,能更近地走近内心。
因此,我们的坏情绪并不坏,接受他,也是在接受自己;感受他,让我们更懂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