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气合一,在语文家园安身立命
回忆自己从教的20年来,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基本上每五年一个阶段。第一个五年是“崭露头角”的五年。第二个五年,是我“孤独沉潜”的五年。这个阶段是我专业成长中最低迷孤独的时候,现在想想,生命的成长是有节律的,有高潮必有低潮,所以,你对生命中出现的挫折、失落、沮丧甚至痛苦,完全可以看淡一些。
这五年我读了大量的书,没有干扰,没有诱惑,只要是感兴趣的书都读。当时读书的动机也非常单纯,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文凭,只是为了读书。有人说,伏天读书如饮甘露,冬日读书如偎暖炉,花前读书俨然仙翁,月下读书如温旧梦;雾重重时读书开人茅塞,雨敲窗时读书驱人寂寥;春风得意时读书平心静气,坎坷失意时读书淬励心志;多姿多彩的日子读书以助雅兴,平淡无奇的日子读书以添风骚。那时读书,我真有这种感觉。
我读什么书呢?读宗教类的书,读哲学类的书,读文学类的书,读美学类的书。我还读人物传记类的书,读红学方面的书,甚至读中国古代术数类的书。什么书我都读,只要有感觉、只要有兴趣。有人说,读诗如饮酒,读散文如品茶,读小说如享享佳肴,读历史如聆听沧桑老人漫话如烟往事,读哲学如对视一双深邃的眼睛,目光如炬,烛照灵魂。
这五年,我还听了大量的课,各种各样的课,每年累计不少于200节,可以说绝大多数的课我都做到有记录有反思。我开始对当时的课堂进行微格研究,没有人逼,纯粹是自己喜欢。研究导入,研究点拨,研究表达,研究训练,研究结课,而且这些研究结果都发表在《浙江教育》上。所以你想啊,五年的沉潜,肚子里装了上百本书、上千堂课,慢慢发酵,慢慢酝酿,慢慢融入到生命中的每一根血管,每一个细胞。表面的确很平静,没有一次抛头露面,没有谁来关注,但是在平静的底下,生命的能量却不断在贯注不断在膨胀。现在回想起来 没有这五年的沉潜,那么就不可能有后面的一鸣惊人。
《诗意语文》内容摘抄(二)接踵而来的是“一鸣惊人”阶段。就在这个阶段,我以我的名义举办了“王崧舟语文教学艺术展示周”活动。我成了全省最年轻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还上了《中国教育报》。这个阶段,既有机遇的因素,更有才情的因素。我这个人生性孤独,我到现在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朋友,我讲的是灵魂层面上的朋友。鲁迅先生当年是运交华盖,孤独了好一阵子。我是命带华盖,懂命理的人都知道,这恐怕得孤独一辈子。但是我喜欢孤独,我喜欢独立,我喜欢和别人不一样,所以,所以上《万里长城》时,我前前后后改了不下12次,大家可以看看《小学语文教师》给我出的一个专题,记录了这个改动。我总是自己和自己较劲,喜欢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自己的才情就这样汩汩地冒着,我的语文教学就这样不断地超越着。
第四个阶段,可以叫做“开创流派”阶段。这个阶段,机遇已经不再起任何作用,因为机遇太多,我现在都怕机遇光顾我。这个阶段开始,我对语文有了庄重的承诺,有了道义的担当,有了价值的坚守,有了充满诗意的浪漫追寻。
《诗意语文》内容摘抄(二)坐而论道与面壁参禅
这样一个成长的过程,很难说究竟是“剑宗”还是“气宗”。剑宗偏于技巧、偏于招式、偏于实用,而气宗偏于内功、偏于底蕴、偏于无为。所以,我走的应该是一条“亦剑亦气,剑气合一”的路子。当然,话又说回来,修剑宗也罢,修气宗也罢,路数还是不一样的。关键是要修真功夫,少学甚至不学那些花拳绣腿。与其坐而论道,不如面壁参禅。最近我重读李卓吾点评的《西游记》,突然对“行者”这个法号有一种敞亮的感悟。你要悟道、你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你就必须是一个行者。西方有一句谚语,什么人离上帝最近?记住,行动的人!那么,我就谈几招自己的修炼方式,是“葵花宝典”,一般不外传。
第一招,我叫“实录还原法”。我喜欢收集课堂教学实录,特别是名师有代表性的实录。收集了把实录还原成教学设计,必须整体关照实录,抽象提炼实录,很费工夫。然后,把教学设计还原成教学理念,很累,但是非常管用。然后再往回走,你走得进去,还得走得出来呀,不然就会走火入魔。把理念还原成设计,把设计再还原成实录。就这样折腾来折腾去,对修炼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上得了天”———就是有思想,“下的了地”——就是有技术,帮助真的是很大很大。这是剑宗,我称它为独孤九剑的第一剑。
第二招,情境填空法。我研究过于永正先生的《新型玻璃》,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谁来说一说。
生:课文一共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第一种是夹丝网防盗玻璃,第二种是夹丝玻璃,第三种是变色玻璃,第四种是吸热玻璃,第五种是吃音玻璃。
师:说得多清楚,多条理!不过,能说得再简洁一些吗?你考虑一下。
好,到了这个地方,你就得打住了,你不能再往下看了,你要做情景填空了。假如你是于永正先生,你会怎样做?带着这样的想法看那个实录和光盘,缺什么你补什么。这招很管用。我们来看看于永正先生怎么做:
师:你先别做下去,请你沉着冷静地想一想,我看你有这个能力。再好好想想,不要着急。
“我看你有这个能力”这句话很重要。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这个便是。但叫我上呢?我肯定到不了这个层次。
生:(想了一会儿)课文一共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分别是: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好,赶紧打住,你别看了,情景填空,你什么反应?在这里定格,想想:如果是我,该有什么反应?看实录最怕无所用心、一泻千里啊!看于永正先生:
师:(竖起大拇指)说得妙,妙就妙在“分别是”三个字上。有了它,你可以少说整整十五个字,下面只说名称就行了。你真了不起啊。如果刚才你坐下了,不就失去了一次显示自己的机会吗?
这就是大师级的人物啊,他怎么跟孩子进行对话的,这个就是情境填空法。机智、通变与智慧就是这样炼出来的。这一招,可以帮助你积累大量经典而生动的课像。你缺什么就填什么,练个三年五载,胸中装了成百上千个经典课像,你想不成功都难。
第三招,微格解剖法。你可以研究候课,研究导入,研究提问,研究范读,研究导读,研究讨论对话倾听训练结课拓展,研究很多微格。你要深入,你就要研究微格。有些技术很简单,就是一层窗户纸,不捅破你不知道,一捅破,原来如此。但是你千万别把简单当臭蛋。比如说课的对话技术,最难的就是接话头,话头怎么接,这里有大量的技术问题。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光是针对学生朗读,你就可以选择许多角度,比如:朗读状态、朗读方法、朗读质量、朗读内容、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现场氛围、思想认知、文化背景、学习要求等等。
第四招,课感积淀法。就是对教学现场的一种直觉,一种当下的把握,一种敏锐而别出心裁的驾驭。这就是剑宗,与其坐而论道,不如面壁参禅。
《诗意语文》内容摘抄(二)无墙便是门
我是怎么炼气宗的?一句话,东门南门西门北门,无墙便是门。我想,炼气功就是炼自己的内功,炼自己精神生命的能量。根本途径还是一条,读书。要说具体的招数,应该还是有那么几招。
第一招,案例鉴赏法。你一定要看出案例背后的言说,要看出作者写案例的价值取向。
第二招是文本细读法。在语言里出生入死,一字一字,一句一句,甚至不放过任何一个标点符号来读,这是修炼气宗的很重要的法门。
第三招,主题研究法。围绕一个主题,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去收集各种材料,认真分析梳理,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
如果一个老师,在教学生涯中,没有问过自己以下三个问题,那么,我遗憾地告诉你,你在专业生涯中是缺席的,是不在场的。第一,语文是什么?第二,你要成为怎样的语文老师?第三,你认为怎样的语文课才是有价值的课?
《诗意语文》内容摘抄(二)
剑不异气,气不异剑
我们并不缺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修养甚至专业精神,但为什么此前我苦苦找不到职业幸福感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缺少关于生命的学问和修养。记得国学大师牟宗三曾经说过:“人们只知研究外在的对象为学问,并不认生命处亦有学问。人只知以科学言辞、科学程序所得的外研真理为真理,而不知生命处的内容真理为真理。心思愈只注意外在的对象,零零碎碎的外在材料,自家生命就愈四分五裂,盲爽发狂而陷于漆黑一团之境。”
生命不能外求,职业幸福感不能外求,越外求离真实的幸福反而越远。职业幸福感只能往自己的内心深处寻求,它不能告诉、不能复制、不能灌输,它只能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流淌出来。
有生命学问和生命修养的教师,他也是上课,但他同时也是在享受课堂。
禅宗将 修行分为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第二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第一境界是寻,第二境界是无,第三境界是人对有限时空的超越,进入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是事业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我把这种境界叫做生命的觉着。一个人只有深深的觉着的时候,生命才能全然敞开,才能帅性自在,才能进入内在的澄明之境,才能深深体认到生命的“在场”。
《诗意语文》内容摘抄(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