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分享是一件非常寻常的事情。寻常的事情背后,也存在着它的动机。大多数人在朋友圈分享文章,一般是以下几个目的:
- 文章符合我的价值观
- 文章帮我表达了我的观点
- 文章对我有帮助
但是请注意,带着这样的目的,文章是很难分享出去的!因为这些目的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你的价值观是什么,你想表达什么观点,对你有什么帮助,别人才不关心呢!
分享究竟是为了什么
想清楚分享的定义很重要。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分享是这样定义的:
分享:共同享受。
很抽象,那我们来换一种解释:
分享:我有一个好东西,我把这个好东西给你,希望你也能享受它。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分享”的主体是对方,而对对方有用的东西才能让他“享用”。如果不管对方是否需要,只凭着自己的喜好分享内容,与在大街上发传单有什么区别?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什么,你是单身狗?那。。。请把妹子换成汉子。。。):你和妹子在街上一边走一边聊,正当你感觉时机成熟,终于鼓足勇气要去牵妹子的手时,旁边突然伸出一只手,手中拿着一叠你都不知道是什么内容的传单,而手的主人正面无表情的看着你。
你草草接过来历不明,内容也不明的传单,而不是牵起妹子的手。你连传单上的内容看都没看,就丢进了垃圾桶。
发传单也是在分享信息,而这无疑是一次失败的分享。对方想把信息传递给你,却完全不在意这些信息是否对你有用。
在我看来,就像发传单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客户进而赚取利润一样,分享的目的是为了能让自己成长。
吴伯凡在《在“微出轨”中别开生面》中这样说:
我们应该至少抽出15%的时间,去做一些本职工作之外的事情,或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们要经常去改换视野,跟自己圈子外的人打交道,去接触完全陌生的人和事,走出自己建立的“玻璃屏障”。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
所以,就一个话题,与不同的人,特别是圈子外面的人交流,是一件非常长见识,也非常有助于成长的事。
分享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如果分享的方法不恰当,是很难收到理想的反馈的。看看在朋友圈分享的那些文章吧,虽然可能获得不少点赞甚至转载,但是却没有几个认真对文章做出评论的,最多留下一句“老夫也深以为然”之类的无关痛痒的话罢了。
高效的分享分为以下3个步骤:
1 明确分享目的
分享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成长,上文已经说过了,这里不再敷述。
2 精确定位
还是以发传单为例,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接受你的传单呢?对传单内容感兴趣的人。所以,漫天撒网的方式收效甚微,精确定位更有效果。基于这一原因,我很少直接在朋友圈分享文章。
如何精确定位呢?社群。社群是由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组成的团体,在心理爱好者社群分享心理类文章,无疑会得到更多的关注。
3 简介和感想
既然想和别人讨论文章的内容,如果直接把文章甩出去,再加一句“大家怎么看”肯定是不行的。
在社群(比如微信群)分享的文章,显示的内容有标题,副标题和封面这三个部分,这些内容是吸引对方点进去阅读的关键。
简单的介绍以及你自己的看法,一方面,对方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对文章的兴趣;另一方面,你的观点会引发对方的好奇:这篇文章为什么会让他有这样的想法?这会大大增加文章被阅读的几率。
不过,通常在社群里获得的反馈还是太少。主要有如下两个原因:
- 社群里活跃的人总是只有少数。不信可以看看你自己加过的微信群,说话的总是那几个人,除非发红包,否则大部分人都是“沉默是金”这一名言的最好践行者。
- 旁观者效应。社群的人越多,反馈越少。
旁观者效应:
有人求救的时候,在场的人越多,人们就越倾向于袖手旁观,求救的人获得帮助的可能性就越小。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数越多的群里,责任扩散的影响越大,觉得有责任反馈的人数也就越少。
基于旁观者效应,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遇到危险时,向特定的人(被选中的孩子)求助,对方会感到更大的责任,从而更愿意帮助你。同理,我们把文章单独发给某个朋友,并附上简介和感想,最后询问对方的意见,一般都会得到满意的回复。比如,可以这样说:
我刚刚看了《荷兰是如何消灭贩毒集团的》,这篇文章写的是个案思维在解决社会问题时显现出来的局限性。我发现个案思维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比如说有户人家被盗了,大家就会说要安防盗窗,其实这户人家安了防盗窗,小偷还会去别家偷嘛,这只能解决他一个人的问题。要从根本上消灭盗窃,还得从提高社会治安方面着手。你对这篇文章的想法是什么?
总之,分享不是仅仅点击“分享到朋友圈”那么简单,要明确分享目的,精准定位分享对象,介绍文章以及自己的感想。
文中有彩蛋,发现的朋友可以在评论中说一下。一概没有奖励!
网友评论
两个经历,第一个是在公司上班,经常会有业务推销人员向你推销,他们可能来过多次,且被拒了多次,但是,他们依然不放弃。
第二点也如文章中所讲,你去逛街,回家后,手里就会有一大叠纸张,有的是一些宣传单,有的是一些优惠券。
这些人也是完全不管不问,就给你一些你不感兴趣的东西,如果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会好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