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做完咨询,想着下午来书店呆着。
一是想找本书看看,二是想有点独处可思考的时间。这两天总有一些想看的书和一些在脑海里游走的故事,觉得很有收获,又分享不出来,又觉得挺好。所以,继续留点时间给自己。
依旧像每次来西弗一样,从第一个书展架处开始浏览,直到走到书店最底端,才窥见了一本想看的书-《悉达多》,这是许久前来这里带回家的一书,但只看过一点点,今天还是在书店2小时读完了悉达多的一生。或者是因为名字的原因,或者是因为感觉太深奥的哲学,又或许平时没有静得下来,之前一直没有怎么看进去,它就在书架里躺着吸灰,等待着我再次宠幸它,就像那本《额尔古纳河右岸》一样,被许多人提起,推荐,但也没有真的在读它的时候找到些许平静。
《悉达多》这本书也是一样,在很多地方看见过,被推荐过,所以,被放进了自己的书单库里,就像是埋下的种子,今天给它浇水发芽。在读它的时候,脑海里还出现了《世界尽头咖啡馆》里绿海龟的故事,如果找不到自己的PFE,生活中的反向浪就会一直吞噬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慢慢被海龟超越,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就会被迫过上自己不想的生活,又不得不去面对接受和重新开始,这更需要勇气。就像许久以前,不只一个朋友问我,你以后有什么打算,我都是说没想过,先跟随着看吧,其实就是没有自己的想法,也不知道自己生活的目标,所以也没有在为自己积累,无论是阅历还是财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最后变成一个毫无想法之人。别人再厉害,如果没有让自己变得更厉害,于己而言,无益。
读完悉达多这本书,想到一句话,我们会不断的告别旧我,重获新生。低谷不过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开始。贵族婆罗门子弟悉达多因为在探索自我的路上感到困惑和迷茫,于是放下一切,和父亲告别,和好友一起踏上修行的路,他觉得,禅定,戒斋,都不过是在逃离“我”,暂时从“我”中逃离出来,这种逃避和麻醉的修行哪里都可以获得,就算是驱牛者也能在客栈喝一碗米酒就能忘掉自己。他一路寻找一路苦修,当他们遇到自己的终极修行目标乔达摩后,好友决定留下来修行,而悉达多则认为,他人的道终究是别人的智慧,他要继续前行,寻找自己的道。而他在前行的路上陷入了俗世生活,被情爱和物欲吸引,而忘记了自己出发的目的,多年以后再次醒悟,确沦为了自己曾经最不喜欢最看不上的人,最终再次放下所拥有的一切,继续上路,最后在小河边跟河边的渡船老者悟道,向河水学习,再次成为一位智者。他一生都在不断的选择,告别,再出发,边走,边悟,边成长。而在年老时再次遇见自己的孩子时,还是没有做出看起来更为正确的选择。为父母的总想孩子不要走自己走过的坑,但禁锢和保护不可能让孩子不去经历他应该经历的一切,活在他应该存在的世界里,他们有他要走的路和经历的人生,孩子只能在自己的经验中成长,而不是靠父母的经历指引。
我们这一生,要自己上路,路过踌躇满志,路过困顿怀疑,路过傲慢无理,路过世俗功利,路过爱与不爱,路过幡然醒悟,路过接受与理解,路过自己的一生。
我不再将这个世界与我所期待的,塑造的圆满世界比照,而是接受这个世界,爱它,属于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