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那种躲在井底乐得“天当如此”的顽固,甚至于某些如科技、医疗等他山之“识”可以攻玉的媚洋倒是真的。但唯独于中国文学之态度,傲娇得病态。
有病得治,别人的。
文学范畴说起来外国很大,文化意识、生活形态迥异纷呈,有落后有先进,有平和有激进。那些无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笔下功夫总有他超长水平和魅力的。但这并非是国人作家因为极少获得就使得中国文学低人一等,文化的差异常使得中国文学独树一帜,这是很多大家共认的同识——我们也是很厉害的,外国人不懂罢了。
这并非阿Q精神,这种不认同会被街头巷尾的大妈们用扫帚抽到怀疑人生。
原本澎湃到无以复加的自豪感在累积的国内名家书籍越来越多,有种共性疑惑倒是愈加的承重了。
不知是为了显得自己饱读圣书还是要耍弄满腹经纶或者纯粹的“作”,国内大文豪们偏偏喜欢在各种议论文、散文、杂文甚至是小说中频频使用洋人作家的名字或者大段引用洋人作品的文字。
如果确实国内能够引经据典的例子实在匮乏到无以复加也就理解了,或者非洋文而不能突显观点也情有可原。但貌似乌泱泱五千年中华文明唯独不缺的就是知识吧!浩瀚到可以淹死全人类,n次!
看到这种文章时非常憋不住想怒爆一句粗口:“装*被雷劈!”
喝多了洋墨水并不会让自己变得神圣起来,没出过国的发油打的再厚也显不出外国的高鼻梁。
我们很多作家包括伟大的作家,都有种病,这种病起于民国盛于民国,以至于都社会主义了这种病毒的残余还在肆虐。
偏偏这种病一般人还不好数落,因为得病的人实在太“大鳄”,太“一世英名”,以至于一开口就能被唾沫熏死的恐惧。所以聪明的人民群众终于在九十年末代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那个时候国内在家喝山寨洋墨水喝的“学富五车”的或者特别是归国海龟们这种“Fashion Man”在讲话或者写文章时时常憋不住就夹杂几句洋文,而且这股风气越刮越盛。这还了得?老虎屁股摸不得,猴子屁股还不敢调戏两下?这般小人物们瞬时间就成了全国豪放人民口诛笔伐的异端,如果不是“法律”目光炯炯的盯着,不知多少“假洋sir假洋lady们”要被钉在十字架上火烤,不用撒胡椒。
文坛巨鳄鲁迅先生,胡适先生,钱钟书先生等等都或多或少染了这病,最好玩的是书画巨匠张大千先生三次求见毕加索,两位毫无瓜葛的大师尬聊一番各回各家,偏偏已经是数一数二的张大师到处宣传他与这位洋大师合影,仿佛与之接触便沾染了六道轮回的仙气自此无敌天下!我的张天师,那时候倒是毕加索先生心里头流着哈喇子更羡慕比您小了三十岁的夫人好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被国人仰望的圣贤们何必抹他人之气焰于己身,你们本身才学就足够金光耀九州了。
一味的膜拜只会且只能限制国内文学的创新与突破,近些年试问,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外,国内文坛之前之后又沉寂多久了?
有病,得治!治好了,还是好同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