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丁建略老师讲拖延症2014-5-14

丁建略老师讲拖延症2014-5-14

作者: 胡柚 | 来源:发表于2014-05-17 13:48 被阅读464次

    一、柚子先来插科打诨两句

    拖延症这个话题涉及面太广,所以我个人先插播一点自己的观点。我自称mindseeker,初心就是想解决自己不会独立思考这个顽疾,所以,我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总觉得是陷入泥沼,不能自拔。在这期间,作为一个seeker,我自然也接触到了关于拖延症和时间管理的一些东西。起初我如获至宝,欢呼雀跃,但最终却没有执行下来,除了教训,一无所获。
    再后来坚定了一个信念,就是向许三多学习,对许三多来说,“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有意义”,他不是聪明人,但绝对不好高骛远,所以,对他来说,总是会把手头的事做好,而我也被点醒,当我为自己的拖延而焦虑的时候,干脆把一切的事情都放下,只做当下的事。做减法,聚焦当下,这是我的做法。所以,我非常同意@劳春雨大哥的话:(他说的话总是朴素且深刻)

    学东西不在多,而在精,在于学一个透一个用一个,转化为生产力一个,成果落地一个。

    而我在同一些朋友接触的过程中也感受到,很多时候,好学也是一种大脑病毒,一种精神鸦片,当你自称读了多少书,看了多少公开课的时候,你得到了暂时的愉悦(虚荣),你自以为有了进步,自以为得到了真理,但静下来想一想,在这个过程中,你真的掌握了这些知识吗?“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说起来很简单的一句话,做起来实在很难。这是我自己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很深刻的教训,很痛。前两天我跟一个朋友聊起金钱观和创业观,我就推荐他读胡柚小报上我整理的关于这两个问题的笔记,结果他说,既然你写了,干脆直接给我讲一下。我自以为能够把这篇笔记原封不动的讲出来,可是,仅仅是把核心观点讲清楚,我就已经感到无力了。当时我真的很羞愧,我竟然不能复述自己整理过的笔记内容,这实在是一种耻辱。而这件事也再次提醒我,学习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好了,早点结束我的废话,这里再引用一下地歌网阿德哥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

    除我之外,你不可以有别的神!十诫第一条如是说。现世中,这并不是霸道,因为信仰需要单一,你不可以同时信两个神。思维亦如是,它需要有目的指向,于此,思维方式就显得很重要,阿德哥,希望总能给你多一个选择,一个好的思维方式。

    二、关于拖延症的讨论

    1.众人发言

    大家推荐资源有:番茄工作法、罗辑思维2013年的节目《我们都有拖延症》、知乎周刊之无力拖延等。

    @补补盖

    我现在面临一个管理问题,整个团队水平不高,整体培训没有问题,可前提是团队有意愿,但很多人偏偏只想图个安逸,不愿意进步。所以很多时候,提议培训也是费力不讨好。

    @禅心一梦

    我也有拖延症,只是不愿意改了。曾经看了很多书,行动过,成功过,复发过,彷徨过,不过感觉我现在不是经常拖延,没必要治了。

    @k

    我针对学习还有睡觉起床都有拖延症

    @jing

    对细节的执着是拖延症还是强迫症?我认为这对我的职业是有好处的,但是弄得人很累,应该怎么去面对这个问题?

    @徐力

    我认为对细节的追求不是拖延症,你不想干某件事才是拖延症呢,如果你专注于细节却知道无法带来价值的时候,你可能就会开始拖延。而且是否在拖延,自己是心知肚明的,你可以骗别人,却无法骗自己。很多艺术家画画都是精益求精,他们会用很长的时间去斟酌和修改,这其实不是拖延症。

    @K

    我认为拖延症跟强迫症某种程度上可以互换,只不过是角度的问题。

    @补补盖

    创作到了一定程度就会陷进去,其实工作上是达到要求了,但自己还在琢磨,乐在其中,有时时间拖久了,又告诉自己该暂停了。

    @丁sir

    拖延会导致一个人放下一件事而去做别的事,原理是,当我们产生神经冲动的时候,如果他没有办法突破障碍,达到预想的结果,神经冲动就会变换通路。也就是说这个冲动总是要释放出来的,所以会放下一件事去做另外一件事。

    创作的问题,跟拖延症没有多大关系。这是良性的。

    @劳春雨

    我原来理解的拖延症,就是一种习惯和模式,但在这背后是一个植根你心底的信念。这个信念造成了你的强迫或者拖延,无论是是强迫或者拖延,事实上你的选择都是因为这对你是有好处的,至少对这个“小我”有好处。所以,即便你选择了拖延对你也是有“好处”的,所以,每个人都去找一找,这个“好处”是什么呢,支撑这种选择背后的信念是什么呢?你只有把他找到,才能解决问题。

    2.丁建略老师讲拖延症

    我愿用我的激情点燃大家思考的理性。——丁sir如是说

    2.1拖延症的原理

    2.1.1
    人的行为都源自神经冲动,当你想做某件事,会在大脑里产生一个神经冲动,这个神经冲动的结果就是你完成这件事。

    从神经元的角度来讲,拖延症是指一个人对某件事产生多次神经冲动但都没有结果。比如,学生要准备写论文,于是他的神经发出一个今天要写论文的信号,但是因为某个神经打岔了,没有去写论文而做别的事情了,之后这样的情况反复上演,结果没有写,也就是他的多次神经冲动都没有结果。而当他终于到了不得不写的时候,启动神经元冲动就会非常痛苦。这就是从神经元层面解释拖延症的原理。

    拖延症是一个“低效”的病,是一个人执行力弱而造成的。从行为层面来说,拖延症表现为一个人总是把该做或想做的事不断向后推脱,直到临近deadline才去做。

    2.1.2
    在我看来,中国的教育特别容易培养拖延症。因为中国教育素有书山题海的知道思想,导致中国学生从小到大都有做不完的作业,于是这些孩子从小面对作业的时候就会无数次发出做作业的神经冲动却又无数次不去执行,导致神经冲动的结果为零。久而久之,就在神经层面上养成了拖延症的习惯。

    从积极角度来说,创造力强的人相对比较容易得拖延症,一般来说,这些人都是没有被中国教育制度摧毁的人,他们没有平庸下去。说我自己的例子,我是不到deadline坚决不做作业的人,这样就避免产生过多的神经冲动,既然想了也不会去做,所以干脆不去想,等到了deadline再说。

    拖延症的反面是强迫症,强迫症患者想到什么就要去做,不做会很难受。他们的执行力很强,这个群体的人情绪体很强,办事一丝不苟,但创造力相对较弱。我的爱人就是强迫症,而我是拖延症,开始的时候,我们两个人相处非常痛苦,但后来我发现这是我们在脑神经层面的模式问题,导致我们都不得不去这样去做。

    当然,拖延症还会导致一个人无法在头脑中形成image或者picture,即没办法想象某件事完成之后的轮廓。所以当他接近这件事的结果的时候,他的大脑里就产生一个阻抗反应,它会告诉这个人先停一下,hold on,也就是在“万里长征”的最后一步那停下来,这往往导致做事的时候功败垂成。很多中国人都存在这种情况,这是因为中国习惯用恐惧教育别人的,比如说家长对正在哭闹的小孩说,狼来了会把他叼走等等,这种恐惧的方式没办法让一个人看到在做成某件事的时候的picture,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拖延症。(柚子注:关于无法在头脑中形成picture的论述,我是这样理解的:拖延症往往导致做事功败垂成,很少能体会到事情完成后的样子,也就造成缺乏一个整体的概念,无法形成一个关于事情完成后的picture,又因为无法有一个具有指引性的picture,导致做事的过程有些茫然拖沓,这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除非妙手偶得,否则就会临门退缩。

    2.1.3
    拖延症会导致低效,即当你为做一件事产生无数次的神经冲动,但这些冲动都没有结果。比如你想起床喝一杯水,就产生了神经冲动,但是你想再躺一会,或者想过一会再喝,就这样产生了多次神经冲动,但只有最后一次冲动产生了结果,前面多次神经冲动都是无效的,这就产生了低效。

    一个高效的人,他每次神经冲动都会产生结果,并且这个结果为下一次神经冲动创造了条件,让下一次神经冲动更容易发生并产生更好的结果,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的一辈子就是高效的。在我看来,徐岩的被动性收入思想就是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结果,在良性循环下,让我们高效的成长。

    2.1.4
    创造力强的人一般都有拖延症表现,这样的人,他的神经冲动很频繁,但产生的结果数量非常少,一旦有结果,必属精品。所以,这样的人都是懒惰的天才。为什么创造力强的人有拖延症,因为创造力的神经层原理是这样的:当思考某件作品的时候,会产生一个神经冲动,但是无法实现这个结果,于是产生第二个神经冲动,但这个结果无法实现,于是就有第三个神经冲动,如此循环,可能第100次冲动的结果可实现,也就是你前99次冲动都没有结果,只有第一百次产生了结果。养成了这个习惯之后,在进行创造力思考的时候,你每次都需要先启动99次神经冲动,然后才能产生结果。所以说,拖延症是高创造力的附属结果。

    2.1.5
    拖延症会造成心理压力,当年意识到自己该做的事情没有完成的时候,这些事情就会长期悬挂在你的大脑里,占用你的大脑的大量的内存资源,当你在做其他事情包括工作、洗澡、如厕、云雨等等的时候都会挂念这些该做而未果的事,这就耗用了你大脑的内存资源。就像你让一台电脑并行运算大量暂时不用的软件一样,积累久了,这些事会影响你大脑的运转效率,导致思维能力下降。

    2.2如何解决拖延症

    从根本上来说,是神经层面的神经冲动的启动到产生结果这个神经回路不畅通或容易被影响而形成了拖延症,因此,要解决拖延症,就是要疏通这个神经回路。

    2.2.1方法一:养成马上执行的习惯
    当你产生一个想法的时候马上去执行,这样这个回路就会不断循环,最终会变成优势路径,可以替换掉原来的路径,拖延症就会得到解决。可以从以下几件小事着手去做:①当你有纯粹的生理冲动的时候,比如饿了或者渴了的时候,或者有尿意的时候,马上去执行,从上厕所开始。有拖延症的人一般来说憋尿的功能都非常强大,这样就强化了这个信号启动到执行的神经回路,有利于将其变成优势路径,可以强化这个优势路径。②训练自己将从决定起床到真正起床的时间间隔变短,也可以解决拖延。③从最简单的事情去执行,比如说想收拾桌子,想洗袜子,想关上电视机看书,那马上行动,也就是当你产生任何微小的神经冲动时,尊重这个冲动,马上去执行,日积月累你会把这个信号产生到信号执行的路径变成优势路径。

    2.2.2方法二:集中大脑资源,提高效率
    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当你产生一个创造性想法的时候,马上记录下来。(柚子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然,这是互联网时代,如果感觉带个笔记本比较笨重,那么,用智能手机是个很好的选择,比如可以把想法记录在手机自带的便签上,或者记录在为知笔记APP或者微信中,除了用文字记录,也可以语音记录,甚至可以画一些简笔画,非常方便)当你记录下来的时候,就产生了一个结果,如果不记录下来,这个想法就会在你的大脑里产生一个冲动并悬挂在你的大脑中,积累多了就会耗用你大脑的内存,消耗大量的能量,这就是大脑杀毒的要义之一。而当你清理掉一些无用的内存之后,你的大脑资源就会集中起来处理当下的事情,这时大脑就会变得非常高效,于是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2.3向卓有成效者学习

    从我的经验和对他人的观察来看,(丁老师解释他的“阅人”准则是:接近这个人,了解他的生活,并且熟悉他的昨天和今天,了解这个人逻辑,这是丁老师所谓的“阅人”,这样的观察才是够深刻,够真切,也才能见到大部分人所未见的东西),大部分卓有成效的企业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的生活非常有规律,尤其是起居非常有规律,睡觉起床时间都固定,并且每天的生活都有一些固定的仪式化行为,比如早起喝一杯水,早餐前某个固定时间段了解一些重要资讯等等。企业家的这种规律性就是其保持高效的前提。

    其实每一个人大脑里孕育的神经冲动都是一样的,人跟人的大脑在生理结构上相差不大,每个人的大脑都有千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都在放电发出信号,但是,有的人一生中每一个神经冲动都产生了结果,而有的人的神经冲动几乎没有产生什么结果,这就造成了人和人之间的巨大差别,有的碌碌无为,有的成就斐然。

    卓有成效的人,他们尊重每一个神经冲动,让每一个冲动都产生结果,然后,这个结果反向让他的神经冲动更容易发生,又产生更好的结果,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渐渐的,他们的大脑能量的产生和利用就会呈现一个有序的状态。

    三、总结篇

    1
    刚刚@K问有晚睡强迫症和起床拖延症,怎么办?这个问题问错了,应该叫睡觉拖延症,都属于拖延症的状况,都是信号晚发送。

    2
    @徐力

    拖延就是做一件事没有进展,改作另外一件事去了。实际上,就是你不敢面对所遇到的问题了。就像你的谎言被别人戳穿了,你会马上找一个借口把别人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丁sir

    我之所以从神经元的角度来解读拖延症,有更多的考虑。

    如果是自己不敢去面对,那么当事人就要承认拖延的主体是“我”,那么“我”就会承担拖延的责任。这就意味着当你给当事人解释这个原因的时候,他会承认这个原因的正确性,但他可能会不自觉的为自己辩解,具体执行的时候,他可能也不会知道该如何解决,会产生无力感。

    所以啊,我从心理学的角度,采取赋能的方法来说同样的问题,我从神经元角度进行解读,那么,同样的话语,听我说完之后,让对方觉得问题有解决之道。而如果别人听我说完感觉像是发现了真理,但是具体操作的时候却有一种无力感,这样反而达不到最初的效果。

    从神经元角度来解读拖延症,有很大的一个好处,就是把神经元的冲动当做一个主体来解释。这也就是说,你所以有拖延症,责任不在你,责任在神经元的冲动,你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神经冲动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听者可能就会觉得自己有能力去解决这个事,而不是产生无力感。这就是主体假设转变的效果,我们的主体假设是什么,我们就可以把把责任和问题归咎给别人,而把各项资源集中到这个主体上来,让主体去解决这个问题,这同“问题是你自己造成的,你来负责解决”的思路是迥然不同的。一个穷人是没有办法解决穷的问题的,只有一个富人才能解决短暂的贫穷的问题。

    天下最难的就是智慧地做“好事”。也就是说,做好事不是简单地做社会主流评判标准要求的好事,或者是做自认为的好事。而是从对方角度或者更客观的角度来讲,用智慧而不是情感去做好事,而且代价也最小。其实这个世界,很多的东西都是这样的,熟悉了这个规律,就会让自己有很大提升。

    3
    @劳春雨

    学东西不在多,而在精,在于学一个透一个用一个,转化为生产力一个,成果落地一个

    四、篇外篇

    @阿里正能量

    我觉得做的事不够刺激也是拖延的重要原因。

    @yaojh

    拖延有时候是一种策略,必须的。(柚子注:上学的时候,老师给播放过台湾曾仕强老先生将中国式管理,总结中国人的管理特点用了三个字: 推、拖、拉当时瞬间被击倒。

    缩短起床想法到执行的时间间隔,是个解决拖延的好办法。

    某种意义上说,大事要快,小事要拖。比如,恋爱要快,结婚要拖。

    今天的错往往就是明天的对,回头看,你做对了几件事对的事情呢?(柚子注:老人家,不要这样吗,您这又开始有点玄了,这个确实很对,可是,该怎么执行呢?~~~(>_<)~~~ )

    丁老师说的不拖延,真正的意义是指个性,因为如果个性拖延,那你就干不了必须快的事情,但如果是不拖延的个性,那我们可以策略性的拖延。我自己就是个绝不拖延的人,但我经常故意拖延。比如,密谋阶段要慢,但执行的时候要雷厉风行,快如闪电。坚韧、缜密、闪电行动、故意拖延——这些都是大人物的精神品质。但是消极意义上的拖延性格却不太好。(柚子注:我怎么想到了希特勒这样的名字呢,好像很多名垂史书的将军都是这样的……

    @劳春雨

    每个人的刺激点不一样,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核心价值观不同,当与你的核心价值观相匹配的词语或者事情出现的时候,不光你的精神,包括你的身体都会发生变化。而这就涉及到如何找到自我的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找到核心价值观的人就像迷路的人找到了回家的路一样。活在核心价值观里的人,每天都充满着激情、能量、喜悦和富足的感觉。

    @kai-fu

    我感觉也是,遇到真正有趣、够刺激的事情的时候,背后就好像有一股力量推着自己往前一样。

    @Jing

    有时候拖延只是表现而已,比如观察身边不拖延的同事,在决定一个方案的方向时,会比较快,在考虑不全面的情况下,甚至讲的东西、想达到的目标等和做的不符,但是他们会很快根据这个矛盾再做一个决策,而有时这个觉得和之前的决策完全相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丁建略老师讲拖延症2014-5-1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gxd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