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讲【拖延】拖延症的速效救心丸2
叶老师继续给我们分享拖延症的急救方法,这里主要是化整为零和用大的拖延来促进小的拖延完成两个。
化整为零就是把一个大的、完整的、不愿执行的事件拆分成不同的小的步骤,然后用碎片时间去完成它。
这样的好处是我们不用去面对完整大任务的压迫感,而是只用看到当下这一个非常微小的行动去完成就好。
叶老师说他学习到的这个方法的好处就是让我们不再消极等待整块时间出现才去做事。
相信如果有过类似拖延原因的同学会和我一样,我们在做事情前总想着说这一点点时间不够,我要用整块的时间、给自己更充分的时间去完成它。
但事实上很多时候,如果我们的生活工作非常忙碌,就是难以找到整块时间,那这句“我要等待整块时间再做”就变成了借口。
正如我在上一讲打卡中写到,我是用到达电影院之前的时间语音写作完成当篇内容的。当时没有时间修改,看完电影后白天又和家人在一起,到了晚上,也就是现在,我才有时间把它重新修改并且排版发送出来,让大家看到。
我们可以以我写100讲打卡为例来拆分一下这个化整为零的过程。
如果我面对的是我要听完课、写音频打卡、修改、再排版发公众号这样一连串的整个事情,需要至少一小时的时间去完成。
如果我有这么一小时,那我当然可以去做,但像现在过年期间大家都很忙碌,也是陪伴家人的好机会,所以并不方便有完整的一小时给我去做这件事情,那我便把它们拆分成不同的环节去做。
像听音频我就是今天在醒来后先点开播放的,新年第一天听着叶老师讲课我觉得很好;听着音频学习今天的内容,在听课产生感触之后用语音写作的方法来完成;修改其实是整个环节中最费时的,因为需要把我语音写作中的口语化表达变为书面表达,再重新找到行文逻辑;最后就是排版发送了。
这样拆分之后,有没有看到是在把任务化整为零?
用碎片的时间去做拆分的每一步,压力就变小了很多,也在把整个事情一步步推进。
但是作为同样经历过时间被自己主动打碎成非常多碎片的人,我还想说——如果我们很幸运有完整的时间,一定不要主动刻意去把它变成碎片化,因为这样非常不利于个人的成长。
我们都知道近些年来知识付费盛行,“碎片化学习”的概念就应孕而生。
大家讲求碎片化学习,觉得自己每天用碎片时间能够学习各种东西,一定能积少成多,所以感觉良好。
诚然,这种知识更方便获取的现状让我们的知识面是扩展了,但如果想要获得真正的成长——知识深度、技能深度的增加,这都不是碎片时间能够帮我们完成的。
我在大学期间有一度就非常痴迷学习打卡,当时在参加一个英语课程,我同一时间段内报了口语课、听力课、每日一句、还有旅行英语,每天就像赶场子一样,听完这个课程的音频再去学习下一个,然后打卡。
你认为我那段时间的学习效果怎样呢?
最后的结果告诉我,那段时间就像猴子掰苞米一样,雁过无痕。
和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针对自己的需求或者兴趣只选择某一门课,然后认真学习的同学。她们在课程结尾时已经获得了相比学习之前,肉眼可见的成长。
所以我希望我曾经踩过的坑,能让有幸看到这里的小伙伴们不重蹈覆辙。
我们的时间宝贵,虽然成长从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但是如果能聪明的学会观察前人踩的坑让自己学会避开,那我相信她一定会更快速的成长、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收获那个更自律的自己。
最后一个方法——用大拖延促进小拖延事件的完成。
我开始没有懂这个是什么意思,当老师举例当人在面对一项不想开始的学习任务时,打扫卫生收拾桌面都变得有趣了起来,我就理解了。
虽然对于学习这个任务来说,我们是拖延了,我们去做了与它无关的事情,但是再看看我们平时都在拖延的打扫卫生这些小事,它们又是在这个场景下被促进去完成了的。
所以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积极的视角,让我们在看待某一个客观事实的时候能够不只是去苛责自己哪里没有做好。
当我们善用积极视角去发现并肯定其中好的部分,也会给自己信心,能越做越好。
就像这个方法,虽然老师说它只是紧急情况下的急救措施,但只要它有用就好了呀。
新年的第1天,此刻我在修改打卡内容,一会儿就要去继续和姐姐哥哥们玩耍了。
早上看的电影《奇迹·笨小孩》很好看,让我们看到了小人物身上因为爱而爆发出的奇迹——在面对任何将人锤倒在地的情况,都能再有勇气站起来,义无反顾向前。
谢谢演员易烊千玺和奇迹电影剧组所有工作人员,在这个大年初一为我们带来了一部有笑有泪有感动的好作品。
也祝大家新年快乐,好景常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