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史铁生《合欢树》随感

读史铁生《合欢树》随感

作者: 摘花看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24-03-08 13:27 被阅读0次

    (原创非首发)

    史铁生老师的《合欢树》是一篇思念母亲的散文。其实近现代有很多描写母爱的文章,比如老舍、丰子恺、胡适等。而贯穿在大多数描写母爱文章中的情感,多少带着一些亏欠的意味。自古以来,母亲的形象无论是慈祥的还是严厉的,但都是无私的不计回报的。而做为子女,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子女对这种“习以为常”的情感变得不那么珍视,只有在离家或父母离去的时候,母爱才会像那找不到的老味道一样,伴着时光的沉积,变得愈加怀念。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让这种怀念,多了几分亏欠。

    《合欢树》的开篇就是“我”与“母亲”的一段小摩擦。“我”的文章获奖了,“母亲”则说自己小时候文章也写得好。我想这里“母亲”应该是想表达作者遗传了她的写作基因,表达一种独属于母亲的骄傲。而作者却孩子气地故意忽略“母亲”的话,“把她气得够呛”。

    我想孩子是最善于气自己的母亲的,因为孩子们知道无论自己多么伤了母亲的心,母亲的爱都是不会变的。

    在作者二十岁双腿残疾之后,医生都没办法的情况下,“母亲”依然不肯放弃,给作者到处寻找偏方,直到一次把作者烫伤,“母亲”这才接受了事实。而当作者决定成为一名作家时,“母亲”则“又像是抱了希望那样,到处去给作者借书。

    难道不是,当我们处在困境时不愿放弃的人;当我们有了新的希望时第一个冲在前面的人,这,不就是母亲吗?

    “母亲”突然离去后,作者便搬离了原来的住处。当再次回来的时候,邻居提起的,一棵“母亲”种在院子里的合欢树开花了,听到这“我心里抖了一阵”。是啊,不经意的一种味道,一件物品,都能勾起对母亲的思念。

    合欢树是“母亲”给作者找工作时捡来的,在照顾作者的期间,因没时间料理它而枯萎,可是第二年它又重新发芽了,母亲觉得是好兆头,继续期盼着何时能够开花,但“母亲”终究没有等到。最后这颗合欢树也成为作者内心柔软的一部分,也象征着作者对“母亲”的遗憾。

    文章中最后提到“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那个“小男孩”在作者的心里成为了母亲生命的延续,可能也成为作者的一种情感寄托吧!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而正是这种细节中见真情,才会引起读者更多的情感共鸣。比如《写给母亲》中的描写:“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些真挚的细节描写,才让读者感到更加亲切和生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史铁生《合欢树》随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hae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