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评
无论如何,不能有求死之心

无论如何,不能有求死之心

作者: 唐尼大叔 | 来源:发表于2019-08-11 11:46 被阅读14次
    《心》

    花了一天半的时间看完了夏目漱石的《心》,据朋友说这是鲁迅的导师,鲁迅是在看了夏目漱石的作品之后,决定弃医从文。

    整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还好,第三部分简直太压抑了。

    又是一个寻死自杀的故事,日本真是一个压抑的民族。

    有什么事不能好好说出来,为了爱情,失恋就去自杀。

    抢了女朋友的“先生”终生也活在自责之中,最终还是选择了自杀这条归路。

    其内心阴暗无比,在结婚之后便由于自责,认为朋友是被他害死的,从而不再工作,整日通过看书、喝酒麻痹自己,最终还是没有逃脱自杀的宿命。

    这种小说看多了,整个人都会抑郁起来。

    看来,爱要大声说出来。有情敌也要公平竞争,但求问心无愧,即使输了也要跟大家说出来,释放自己的压力。

    不要耍阴谋诡计,也不要将所有的压力都一个人抗,释放出来会好很多。

    也许分析的有些浅薄了,没有结合当时日本的历史背景,也没有考虑它的文学价值,只是站在当代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或许书中真正含义,要比我看到的这些表面的东西,要深奥很多。

    但这种书看多了,很难不抑郁。就像我看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一样。期初看完的时候,很佩服主人公的生活态度,当时想到的是,像主人公一样,堕落的生活一世,也不失是一种人生态度。人生最差也就是那样了,当个小白脸靠女人养活。

    然后当我看完作者太宰治的生平介绍后,思想有发生了转变。

    原来《人间失格》里描述的就是太宰治本人的真实故事。小说里主人公最后苟且的活了下去,然而太宰治却选择了自杀,并且在第五次自杀之后终于成功。他的那种边缘性人格,讨好式性格真正的感染了我,看完作者的生平介绍之后,不禁去考虑死亡和自杀的意义。

    面对死亡,每个国家态度都不相同。

    《海边的曼彻斯特》里,男主人公的过失导致了自己孩子的死亡,主人公选择不原谅自己,一辈子跟自己较劲下去。

    《地久天长》里主人公夫妻在儿子逝世后,悲伤的过了一辈子,临到年老,选择释然、选择原谅。

    然而到了日本,动不动就选择自杀来谢罪,简直是太丧了。

    正如我标题所言,无论如何,也不能有求死之心。

    死亡真是太容易了,更难的是活下去,顽强的活下去,并且活得精彩。把一手烂牌打好才算本事。哪怕是自己的无意识导致朋友或亲人的去世,也应该坚强的活下去,哪怕就是为了赎罪,也应该更加精彩的活下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论如何,不能有求死之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hbj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