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篇: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十)
(接上篇)
3. 逐步增加比重
上面说过在为孩子做热爱链接的时候,刚开始时学习的比重一定要小,这样孩子并不觉得热爱链接是一个痛苦的事情,而是他们非常愿意做的事情,所以对拿出一点点的间学习时不会特别排斥。当孩子把这一点点的学习当成理所当然的时候,可以逐步增加学习的比重。比如每天加5-10分钟,每周加一次。一般这样的节奏孩子大概率不会太排斥。如果孩子不接受,可以再调整增加的时间或速度。这就像温水煮青蛙,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接受学习。
请家长注意一定不要突然大幅增加学习的比重,因为这样的做法孩子一定不会接受,从而导致前功尽弃。成功往往不是一气呵成,而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热爱链接处于阶段性稳定期后,家长要逐步减少孩子喜欢的事情的比重。特别是孩子热爱的事情不是特别健康,比如打游戏或看电视,手机等,家长就要更加注意,不要让孩子沉溺于此无法自拔。减少的速度需要家长控制,因为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最终一定是学习的时间多,热爱的事情时间少,才算是初有所成。
4. 一定要到放手期才算是有效果。
之所以称之为内驱力,就是孩子由内而外主动做事的力量。所以即使到了稳定期还不是最佳的状态。稳定期虽然孩子的状态已经基本符合要求,但是还是需要家长监督。而孩子真正拥有内驱力的标志是孩子自己主动做计划,安排时间以及自己选择推进方式。家长的作用是咨询和指导,而不是家长掌控一切,孩子只是一个执行者。
家长要学会放手。因为即使孩子能把家长布置的事情全部完成得很好,他还是会觉得这件事的归属人是家长而不是自己,既然不是自己的事情,那么孩子只会对做这件事本身负责,而不会对结果负责。所以即使孩子做的计划和安排在家长看来是多么的幼稚,多么的不合理,也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规划,去实施。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犯错是必然的,而且是件好事。孩子做事出问题了,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方向或方法有问题,然后才能不断地总结,不断地进步。成长的过程过于一帆风顺对孩子来讲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失去了提升自我的机会。
家长的作用是帮他们分析问题所在,引导他们总结和改正,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好,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树立信心。
所以如果孩子真的能够进入稳定期,家长就要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主导要做的事情。完成了这个阶段,孩子才算真正有了自驱力,家长也才能真正做到“无为而治”。
6. 不要着急,温柔而坚定
热爱链接的培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初期,孩子大概率会非常排斥学习,甚至刚开始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一让他学习,就会十分排斥甚至完全抗拒。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能用强制或暴力的方式逼迫孩子,这样做一定会适得其反。内驱力不是被别人逼出来的,一定是发自内心的。
这样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要着急,要做到”温柔而坚定”。多些耐心与孩子沟通,甚至谈判。只要需求得到满足和尊重,大多数孩子都会选择配合的方式。比如说,最开始可以看20分钟电视,学习5分钟,然后按照每天增加5分钟,但是看电视的时间不变。这样每天进步一点点,经过一段时间,就会看到孩子非常明显的进步。(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