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小时候,我大都是跟母亲拧巴着,不想跟她太亲近。追其缘由,不过是,在奶奶家的时候,负责接送我的多半是母亲,日常生活中,管理教育我的主要是母亲,自然我就将所有不如意的根源,都看到了母亲头上。
那时候,我不时跟母亲使小性子发脾气闹情绪,时常上演出尔反尔的小插曲。其实母亲的脾气算是很好的了,几乎从来都不会冲我发脾气,但也确实不太会哄我,经常就那么看着我,有些束手无策。
我不能如愿生气的时候,还给母亲起过一个外号。有次母亲来奶奶家接我,我喊出了不愿跟“王光美”回家的心声,引来了大人们的哄堂大笑,居然说我观察的挺准,母亲的眉眼间还真有神似之处呢。
小学阶段,妈妈对我的言行还是比较关注的,总是跟在我身后,不停的指正我的一些不良习惯。比如走路时,要求我挺胸抬头,脚步要正,当时我喜欢故意脚尖内八。要求我写字头抬高,就连怎样洗脸刷牙也会被指正,时常让我觉得好心烦。
后来我有女儿后,我才发现,母亲对我讲过的这些话,又被我几乎照搬地用在了女儿身上。直到这时候,我才知道,纠正孩子不良习惯,是每一个称职母亲必须要承担的责任,这一点母亲做的一点都没有错。
尽管我小时候经常不愿听父母的话,跟大人们对看干,但母亲在生活上,对我还是非常上心的,那时我不喜欢吃鸡蛋,妈妈总是不厌其烦地跟我讲鸡蛋有营养,多摄入对身体有好处。
盛饭的时候,母亲总是有意将鸡蛋盛在我碗里,希望我多少能吃点。她从不计较我每次的抱怨,看到我将碗中的鸡蛋挑出去,也不会影响她下一次继续盛鸡蛋给我的热情。
每次家里有啥好吃的,母亲总是尽可能先满足我,小时候猪肉限量供应,完全不够吃。好在家里养了不少鸡,吃鸡肉的机会相对多些,记忆中每次吃鸡,一只鸡腿一定在我碗里,母亲总觉得我先天身体弱,生怕我吃不好。
所以就算当时我再不喜欢自己的父母,也挑不出母亲在生活方面照顾我时有啥明显不妥的地方,渐渐地,我的对抗情绪也就一点点地消退了。
有很多年,每周二是母亲所在单位的休息日,这一天也就成了家中改善生活的日子。母亲会做一些比平时丰盛的饭菜,让全家人觉得周二才是一周中最幸福的一天。
在我的记忆中,从事医务工作的父母一直工作很忙,父亲时常没日没夜的加班,母亲常年早出晚归,工作尤其认真,几乎没见过母亲有请假不上班的时候。
而我们与父母的相处,最多的也就是吃饭,睡觉,其他时间,每个人似乎都是各忙各的。
那时候的母亲对于懵懂无知的我来说,意味着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母爱。我还是继续坚持着顺耳就听,不顺耳就犟的少年的倔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