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打开楼道单元的门,收获了满院的鲜花。正是院子里各式花色盛开的时节,有粉的樱花,皎皎白玉兰,大红的榆叶梅,还有说不出名字的各路花。繁花渐愈迷人眼,立即心情大不一样。
这两天深陷一件生活琐事的烦恼里。晚上辗转反侧白天心情沉重,没有了答案。看着这一院子的鲜花,心情不由得好转。
想起前几天刚刚听到的一种,叫受害者心态。察觉自己其实陷入到了一种受害者心态。目前的困境归因于外力,来自于环境,来自于价值观不一致的家人。也许确实有这方面的原因,但始终在这个心境里边让自己伤心,有压力,走不出来似乎不应该。
看见这一树一树的繁花,心情里的沉重感有了缓和。其实这种受害者心态,除了让自己感觉心情有负担以外,并没有对事情有多大的帮助,于是我决定从里边走出来。细细分析这件事情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还能够为这件事情做什么就能朝着对我有利的方向去发展?想着想着于是我发现我逐渐走到了,一种积极正面的情绪里面。也就是说,受害者心态转换为了掌控者心态。这时候的我已经开始主动的出击去寻找方法,去寻找路径,去解决当前问题的困境了。
于是即便真的世界曾经伤害过我,可是我也在这个伤害的过程当中找到了一种跟它和谐相处的方式。
心情有些释然,当然很多时候道理是那个道理,可是我们真正的实践起来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当然,知道这个道理比不知道这个道理强很多,我们已经走在了把这个道理推向实践的路上。
在读博士班课程的期间,听到了陈向明老师的质性研究,也知道了陈向明老师就是,原先我读过的一个,非常有名的叙事研究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的研究学者。一项鞭辟入里的研究,有一种亲和魅力直击人心的感染力科学性。瞬间让人领悟到了质性研究的魅力。
于是在上了一学期朱老师的质性研究课之后,发现喜欢上了这种研究。喜欢归喜欢可是在这个研究的路上,似乎我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不知道如何去起步设计一个研究,也不知道在这个研究的过程当中,到底如何去归纳那些规模浩轶的文字,怎么样去给出一个准确的编码,又怎么在这个编码的背后去借用一种理论构建一个新的理论。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未来一定要亲自一做。
今早听读时间,凯程直播间这位老师正好讲到这本绿宝书。年轻的小老师特别会讲,他借用自己的一次访谈的经历串起了这本书主要的知识点。通过学习我进一步了解到了本土概念,主体间性,编码登录,民族志研究等等我有所接触但不太理解的一些概念。进一步的推进了我在质性研究这个事情上进一步想做点什么的想法。
但是真的你听明白了不代表你会做了,中间差着来实践一遍。我现设计的研究方向就是关于高水平教师,特别有了一定荣誉的认定之后他的影响力是如何发挥的。
今天听课老师讲到,质性研究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将自己做研究工具,那么我想这正是我设计这样的一个研究的一个初衷,我本人也是一位所谓的名师,有很多身上的各种荣誉的认定,而我困惑的是作为了名师以后我怎样持续发展,怎样引领团队进一步的发挥自己的影响,进而创造出应有的价值。
那么也就说在这样的一个研究当中我一方面将自己作为研究工具另一方面也可以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参与者。在两种身份上来回的切换,也许会让我的研究更具有一种具身性和现实性。
讲到有一个主体间性的概。其实很早以前就对主体间性这个概念呢很感兴趣,主体间性就是在主体和客体之间还有一个中间的一个状态。而我把自己作为研究者和研究的参与者,主体与客体时常一体,也许有更加便利的一面,也许有更加深入的一面,也许有更加丰富的一面。
听读和读写激发了我一个新想法:用自己的声音,在平台喜马拉雅来播读,通过持续播读来约束自己读完一本难读的书。我最近拿到的这本小书,有不到10万字,定价25块,而临近绝版用125块钱买到了这本书。怎么上课最好,名字起的不学术,但是一个二十几块钱的书现在卖到了一百几10块钱让我大吃一惊,然后我也看到了知识的力量。很多经典的东西不是靠体大量多,短小也不影响其精悍有力量。
于是最近的学习模式就是看累了就听。听累了就读,读困了就运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89080/d258583b466b14a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