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作者: b8f566227bea | 来源:发表于2018-04-30 19:17 被阅读0次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当下社会,人们不知道为什么而活,内心充满着抱怨,抑郁,焦虑,痛苦,甚至很多人不堪忍受,觉得生活无趣无意义,放弃生活或者试图自杀。如果你正在经历着苦难或过不去的心关,建议你读一读这本书——维克多·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在集中营的经历》,第二部分《意义疗法》。维克多·弗兰克尔的生活几乎涵盖了整个20世纪。他于1905年出生,1997年去世。年少时,沉迷于哲学、实验心理学和心理分析,与弗洛依德通信。1930年至1937年,他在维也纳大学诊所担任精神病专家。二战爆发后,处境日益困难,他放弃了去美国的机会,选择留下,与家人在一起。1942年9月,弗兰克尔及其全家被逮捕并驱逐出境。弗兰克尔在以后的三年里先后被关押在奥斯维辛、达豪等四个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部都死于毒气室,只有他和妹妹幸存。

在集中营的经历

作者的理论帮助他度过了集中营那段绝境时期,也因此极端绝境考察和丰富了理论。世人皆道世间诸般苦,难道还有什么会比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更加深重吗?作者叙述了集中营各类苦难,受难者的心理状态,极端绝境下自我应对的思考和方式,触目惊心,惨绝人寰。在朝不保夕的绝境里,作者仍然深信着:“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作者认为,正是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人才有实现精神升华的机会。战后作者通过治疗自己和他人的身心创伤,得出一个结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在生活态度上来个根本的转变。我们需要了解自身,而且需要说服那些绝望的人:我们期望生活给予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期望。我们不应该再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而应该像那些每时每刻都被生活质问的人那样去思考自身。我们的回答不是说与想,而是采取正确的行动。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

意义疗法

所谓“意义疗法”,就是指着眼于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对这种意义的追求。它既不是弗洛伊德的“追求快乐”,也不是阿德勒心理学派的“追求权力”。“意义疗法”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们找到生命的意义。

意义疗法把人看成这样一种存在:他主要的担忧是实现某种意义,而不仅仅是满足欲望和本能的需求,或者是调和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欲望的冲突抑或适应社会和环境,在这一点上,它与心理分析分道扬镳。

人对意义的追求也会遇到挫折,即“存在之挫折”。“存在”一词有三种含义:(1)存在本身,比如人特定模式的生存;(2)存在的意义;(3)对个体存在之意义的追求,即对意义的追求。

存在之挫折也会导致神经官能症,这类病症在意义疗法中称作“意源性神经官能症”。

精神健康有赖于一定程度的紧张——即已完成的和有待完成的任务之间的紧张,或者是当下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而在现实中,许多患者抱怨生活完全没有意义,他们受到内心空虚的困扰,这种症状称作“存在之虚无”。

存在之虚无的主要表现是厌倦。存在之虚无还戴着各种各样的面具和伪装出现,比如遭遇挫折的人对意义的追求,会通过追求权力、金钱、享乐、性爱等,得到替代性补偿。

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由于生命中每一种情况对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会提出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所以生命之意义的问题实际上被颠倒了。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简单地说,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他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因此,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意义疗法试图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因此必须使他决定自己为什么负责、对什么负责以及对谁负责。

生命的意义总是在变化,但作为意义永远不会消失。按照意义疗法,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第一种就是成就或成功,其意义显而易见。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体验某种事情——如真善美——通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就是说去爱某个人。

第三种方法就是忍受苦难。

即使在看似毫无希望的境地,即使面对无可改变的厄运,人们也能找到生命之意义。那时重要的是,能够见证人类潜能之极致,即人能够将个人的灾难转化为胜利,将个人的厄运转化为人类之成就。当我们无法改变客观现实时——比如患了不可治愈的癌症——我们就面临着自我转变的挑战。

人主要关注的不是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看到其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为什么甚至准备着去受苦,在这个意义上,他的痛苦有了意义。

无论如何,遭受痛苦不是寻找意义的必要方式。意思是说,即使在遭遇痛苦时,人们也有可能找到意义——假如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话。如果痛苦是可以避免的,那么有意义的事就是去消除痛苦的根源,不论这种原因是心理的、生理的或政治的。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

在勇敢接受痛苦之挑战时,生命在那一刻就有了意义,并将这种意义保持到最后。

意义疗法采取“矛盾意向法”治疗病人。“矛盾意向法”的技术基础源于以下两方面的事实:一方面,正是恐惧导致了所害怕的事情的出现;另一方面,过度渴望使其所希望的事情变得不可能。

作者反对泛决定论,并认为:“人最终决定着自己的命运。人不是简单地活着,而是时时需要对自己的前途做出判断,决定下一刻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自由只是故事的一半,真理的一面。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极的一面,而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责任。实际上,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那自由会堕落为放任。”

悲剧性的乐观主义

“悲剧性的乐观主义”简单地说,它指的是即使身处“三重悲剧”当中仍然并且一直保持乐观的情绪。而所谓“三重悲剧”在意义疗法中包括了以下三种因素:(1)痛苦;(2)内疚;(3)死亡。本章提出的问题是,在上述情况下,人怎样才能乐观地生活下去?

人类总是有能力(1)将人生的苦难转化为成就;(2)从罪过中提炼改过自新的机会;(3)从短暂的生命中获取负责任的行动的动力。

幸福也不是能够强求的,它只能是结果。人们一定要有理由才能幸福起来。一旦找到了那个理由,他自然而然会感到幸福。人类不是在追求幸福,而是通过实现内在潜藏于某种特定情况下的意义来追寻幸福的理由。

个人一旦成功地找到了意义,那他不但会感到幸福,还会具备应对磨难的能力。

大量经验证据表明,三大症状——抑郁、侵犯和成瘾依赖——都是由于意义疗法中所谓的“存在之虚无”即空虚感和无意义感导致的。

正如意义疗法所宣扬的,找到生命之意义有三个主要途径。第一是创造或从事某种工作。第二是经历某种事情或者面对某个人,换句话说,不仅能从工作中也能从爱中找到意义。……最重要的是第三个途径:即使是处于绝境的无助受害人,面对无法改变的厄运,仍能自我超越,并且以此改变自己。

摘录:

“你所经历的,世人夺不去。”

尼采说过:“那没能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壮。”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我只害怕一样——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

王尔德有句名言“生活在阴沟里,依然有仰望星空的权利”,不管外部因素如何,我们永远可以有权利决定自己对待一切的态度。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生活中有些苦难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对苦困难的态度。我们不是怕苦,只是怕苦得没意义。

最后说明的是,从“意义疗法”起至上述,都是书中原文。我试着以句段摘录的方式,来说明其书大意和主要脉络。这本书值得反复阅读,如果你或迷茫,或觉得生活无意义,或痛苦,甚至没有勇气生活下去,请静心读一读这本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hkt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