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十二-我的人生观(写在奔四的最后一年)

读书笔记十二-我的人生观(写在奔四的最后一年)

作者: 无用斋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17-02-10 20:33 被阅读113次
    读书笔记十二-我的人生观(写在奔四的最后一年)

    这么多年,我的生活方式一直和身边的人不太一样,虽然这些年整个中国的价值观体系也处于一个重塑的过程,但是我的这种生活理念还是和绝大多数人不太趋同。这段时间,我仔细的回顾了一下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总结下来,目的是让自己更加坚定。

    我们对待这个世界的所有态度,大到我们的生活准则,小到我们每天待人接物的方式,甚至包括在餐厅吃饭习惯坐在什么样的位置,其实都是内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潜移默化的起作用。而这个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我们天生就已经具有的部分,但更多还是后天逐渐形成的。在中国接受了传统的中小学和大学教育,在“鞭打慢牛”的理念中成长起来的我,二十岁出头时候的人生观也夹杂了太多出人头地,做一番“大事”的观念,所以工作三年我就出来创业了。

    一:关于人生的思考:

    我第一次真正意义的思考人生,应该就是在那段颠沛流离、穷的只能睡机场的创业时期,当时的业务主要在欧洲和东南亚。我见到了太多和我们的传统教育标榜的人生非常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见到了太多按照我当时的生活理念简直是慵懒到不思进取的人,但是他们生活的很快乐。记得当时在克罗地亚,我见到几个工厂的工人,他们工作的时候哼着小曲,赚几个月钱就跑出去带着老婆孩子度假去了,钱花光了再回来找工作。既然对于人生可以有那么多不一样的活法,那么什么才是最正确的哪?或者是不是就根本没有最正确的人生?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知道自己很难想通这些问题,只能向古人求助。

    读书笔记十二-我的人生观(写在奔四的最后一年)

    于是我开始大量阅读古圣先贤的著作,从诸子百家到西方哲学、各个时期的文学巨著,再到各个版本的全球通史和中国历史,最后发现思考人生无法绕开生死的问题,于是又开始大量阅读宗教典籍。对于文史哲的学习,我读过的书绝对可以建一个小型图书馆,而且读的都是经典,杂七杂八的书基本不碰。最后我发现,所有关于人生的问题,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被古人完全解读了,而且东方的智慧和西方的智慧在这一点上是非常统一的。幸福感这个东西,其实就是自己的心境简单和平和的程度,而这在我们青少年时期就基本形成了,形成以后如果没有巨大的破坏力创新事件,基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举例来说,一个人通过先天和后天生活经历的体悟,心境简单和平和的程度是70(假设0最低,100最高),那么他的幸福感也是70,这个和金钱物质甚至上帝眷顾都没有太大关系。当外界环境变化,比如突然赚了一笔巨款,那么他的幸福感会短暂的升高到90,但是很快的,他的幸福感水平会降回70。反之其实也一样,比如突然丢了工作,幸福感水平会突然降到50,但是很快可以恢复到70。不光是东西方在历史和哲学方面有这个共识,就算在宗教层面也是如此,无论道家讲的无为还是佛家讲的安住当下,其实都是这个道理。还记得我们高中毕业20年聚会,我惊讶的发现当年开心快乐的那批同学,20年后依然开心快乐,年龄看着也比实际年龄小, 而那些当年容易生气不开心的那批同学,现在也依旧如此。这个道理其实很容易理解,我们回想一下自己的过往经历基本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所谓的名利和得失对我们的幸福感真的有很大影响吗?那些最快乐的时光好像往往是我们最没钱的青春时光。可是既然如此,那么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为什么还充满了争斗和名利,难道不应该一生下来就接受关于幸福感的教育吗?然后生活简单平和的度过。既然无数历史都证明人生一场终归是诗酒田园,为什么金钱和虚荣还是占满了人的一生?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只能再次向古人求教。

    二:人类的宿命

    读书笔记十二-我的人生观(写在奔四的最后一年)

    其实一切的答案也很简单,因为人性,深深的人性。我们把历史回溯到二千年前那个英才辈出的黄金时代。孔子、孟子、老子、释迦摩尼、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等大师几乎都生活在那个年代。百家争鸣的中国带给世人的是一场思想的盛宴,直到二千年后的今天,也没有什么思想可以超越那个年代,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原因也许很滑稽,因为那时候的中国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各种思想都有生存的土壤,而且各种思想的碰撞和辩论随时随地都会发生,那个开放的年代是思想者的乐土。可惜好日子不会太久,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不可能允许各种思想都存在的局面。皇帝脑子里想的,国家稳定永远是第一重要的。到了汉朝,更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治者必须要给老百姓洗脑,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和脑子里想的,都必须符合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那要是老百姓不听话怎么办?这个简单,首先是猛药,前有秦始皇fen shu keng ru,后有wen zi yu,不行就杀呗。当然,也不能一直杀,办法可以有很多,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人性的相互比较心理,国家树立一些榜样,让老百姓照着去模仿就好了。于是,科举制度产生了,从小读书然后长大考取功名为国家效力,应该是封建社会的经典生活方式。那为什么会是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哪?这个更简单,儒家讲究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对于统治阶级来说,最好的模式就是中产阶级学儒效力国家,普通老百姓学佛与世无争,这样的国家结构最稳定,然后自己修道保养身体,中国传统的儒释道就是在这样的土壤里生根发芽的。西方世界其实也一样,工业革命以后,西方世界以分封爵位的方式树立榜样,财富效应使得大航海时代西方世界几乎统治了整个地球。然后,为了保持工业的蓬勃发展又建立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制度来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再看看我们这几十年走过的路,学生时代要排名次考出好成绩,工作了以后社会开始把商人推到榜样的地位,于是我们又开始拼命工作和赚钱。人总是跳不出时代的框架,千百年来皆是如此。本来粗茶淡饭就能得来的幸福感,我们偏偏要在名利的争斗中让自己度过相互比较的一生,到老了又感慨自己青春不再。

    讲到这里,你是不是明白我在说什么。我想说的是我们现在的所有生活方式,包括学习、工作、创业、买房,包括现代婚姻制度和我们与人相处或者与社会相处恪守的原则等等一切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都只是统治者需要社会是这样的,没有对或者错。就比如周武王灭了商纣,也不是像课文告诉我们的那样,是因为武王仁爱而纣王残暴,还原的历史告诉我们在很多方面纣王做的其实要比武王好的多,原因只是因为胜者王侯败者寇而已,历史向来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如果要真正思考自己的人生,就必须跳出这个框架。真实的历史没有好人也没有坏人,没有对与错,只有事实和谎言,这就是历史的真相,也是人性的真相。如果历史都被还原,我们会看到我们一直认为的大德大贤也会做出让人不齿的事情,而那些我们认为的败类一样也有很多人性的闪光点,这就是真实的历史,真实的人性。金融巨头索罗斯在退休的时候说:“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充满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如果你已经参透世界经济的兴衰,一定会同意索罗斯的观点。其实,如果你参透了世界历史的发展,你会发现世界历史的兴衰也是一部充满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如果你参透了佛教,你会发现我们所处的整个世界都是梦幻泡影,既然如此,又何苦……

    三:我应该怎么生活

    读书笔记十二-我的人生观(写在奔四的最后一年)

    明白了幸福是如何得到的,也明白了几千年来人类为了名利争斗的本质。那么回到自己,我应该怎么样度过自己的人生哪?首先,肯定不能有社会要求我们的那些框架,在没有框架约束下的思考,才是真正的思考。于是,在三十岁生日的时候,我开始放下生意,让自己安静下来写回忆录,写回忆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阶段性总结自己的人生,更是为了明确自己的人生观和未来的生活方式。通过对自己人生的总结,我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在大学的时候我喜欢去图书馆,看到比尔盖茨成为首富或者李嘉诚如何发家的等等我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但是看到某某人周游世界的故事,总是会激动的彻夜难眠。这说明在我的骨子里不是一个真正意义的商人,所以赚点钱就可以了,不适合长期在商场打拼。我真正的天性应该是在户外,回首这么多年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户外和旅行,我突然有点窃喜,做着和自己天性相符合的事情,才应该是最快乐的人生吧。写完回忆录的时候,我归纳了自己过去三十年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理念,总结一下就是诗酒户外,简单快乐;不拘框架,自由真实。随后我惊喜的发现,经过这么久对古圣先贤经典的研究学习和对自己的刨析,我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定位也是如此。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此吧,自己这辈子最想要的生活方式,就是以前一直经历的生活方式。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让这种人生观深入骨髓,毕竟在当今的社会思潮下面要想独善其身,还是要抵抗各方面的压力的。这时候,我想到了企业管理系统。很多很牛的管理公司,比如IBM或者麦肯锡,会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咨询公司会根据标的企业所处的行业和企业自身特点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因素,最后为企业量身打造一个结合战略和战术的发展方案。经过这些最牛咨询公司打造的企业,后来往往有不俗的表现。这时候我就想,一个普通的企业都需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我们的人生为什么不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哪?而且,世界上其实只有一个人能对自己做完善的人生管理体系,那就是我们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才真正了解自己,自己才是自己最牛的咨询公司,于是,我开始尝试给自己做人生管理体系。每年十二月,是我总结过往一年和为来年做管理体系的时间。我基本上什么都不会干,以到处闲逛和聊天为主。为了让自己的人生尽量少些遗憾,除了向古圣先贤学习以外,我的法宝是多和七八十岁的老人聊天,聊天的时候我必问的问题是:“如果人生重新来过,哪些事情你认为最重要?哪些是你人生最大的遗憾?你的生活方式会有大的变化吗?”我们人类有个天生的弱点,就是不是自己亲身经历总结的经验教训往往不会引起自己的重视,当自己摔痛了才会明白原来古人总结的都是对的。我不想当这样的傻瓜,所以当古圣先贤的智慧和行将就木的老年人把他们的经验教训和人生总结告诉我的时候,虽然有很多我还没有经历过,但是我决定把这些当成真理。这些真理又让我坚定了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人生观:“诗酒户外,简单快乐; 不拘框架,自由真实。”学生时代也读了不少文史哲的经典,说实话有些不能完全理解,还有些自己觉得作者的观点不怎么正确。等到经历了世间百态再重新去读,每每都有想哭的感觉,不光是理解的深刻了,最关键是那种深深的共鸣让我彻底折服了,看来经典就是经典,以前不理解或者不认同,真的是自己的修为还不够啊。为了让自己摆脱知易行难的人生困局,我需要对自己有一定压力但是又可执行的人生管理体系。我的人生管理体系有两个纬度,第一个维度是人,父母家人肯定是第一位,其他的,这些年我一直在做减法,有个三五知己和一帮子好兄弟就够了,生意伙伴更是能少就少,不需要认识和交往那么多人。另外一个纬度是事,说到事,我的看法和大多数人也不一样。回想一下自己的人生,青春的记忆总是最美好的,原因是那个时代简单而不功利,一切都那么纯粹而真实。所以,我的观点是要想保持幸福感和快乐,就要把时间拆成一个个简单不功利的纯粹事件,比如旅行、上学、禅修,或者仅仅只是一次帆船学习,就算是生意项目,也要尽量简单明确,而且只和志趣相同的人合作。这样做出来的人生管理系统再加上每年亮点(有点像公司管理的KPI),我的人生管理体系就成型了,然后每年总结,每年完善。刚开始的时候能做到的也就是百分之二三十,我又想到一个办法,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到处去说,这样满世界都知道了,自己做不到多不好意思。到现在,我每年的人生管理体系完成情况基本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而且每年总结和制定的时候越来越感到得心应手。到了这个时候我才认为,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已经非常坚定了,无论别人觉得我有多另类,也不能让我有丝毫动摇了。

    四:中庸之道和安住当下

    读书笔记十二-我的人生观(写在奔四的最后一年)

    我还想表达一个观点,很多人对人生的安排是多少岁之后退休或者多少岁之后开始周游世界,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人是有着强烈惯性的生物,那些说要多少岁之后干什么的人的真实情况是他永远也不会去干他说的事情,我的理解是现在安排不好人生的人未来一样也安排不好,你现在的人生方式就是你未来的人生方式。关于事业、家庭、生活和兴趣爱好的协调,最好的办法就是中庸之道,也就是平衡的理念,而且现在就要做到平衡,否则可能以后更做不到。

    关于安住当下,我听到的最好的解读是一个故事。有人问一位修行人,学佛之前和学佛之后你有什么变化?修行人答道:“学佛之前,我砍柴、喂马、烧饭,学佛之后,我还是砍柴、喂马、烧饭。”这话让人迷惑,问询者就继续问:“那学佛不学佛有什么区别呢?”修行人答道:“学佛之前,我砍柴时想着喂马,喂马时想着烧饭,烧饭时想着砍柴;学佛之后,砍柴就是砍柴,喂马就是喂马,烧饭就是烧饭。”这个故事的寓意非常深刻,成佛了其实也就是能完全安住当下了而已,可见安住当下是一件多么可贵又多么难以办到的事情。记得2007年我在长江商学院读EMBA, 那时候股市是六千多点,我成天到处户外徒步还张罗着让大家去戈壁,一直被认为是异类。虽然现在戈壁文化已经成了商学院的主流文化,但是那个时候商学院的主流文化除了赚钱就是高尔夫和牌酒文化。后来经常被问到商学院读书的最大收获,对于我来说,见到了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那些身价百亿以上富豪的生活方式以后,我还是更喜欢自己的心境和生活方式,这个百亿也不换,于是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是我读商学院最大的收获。

    有一次给孩子讲成语故事,讲到孟母三迁的典故。故事说孟母为了孟子的成长,离开了农民和商人的邻居,来到读书人的氛围里住了下来,孟子终成为一代大师。孩子听完后说孟母根本没必要这么做,当农民和商人有什么不好,自己喜欢就行了啊。我听到后首先有点不知道怎么接茬,很快就觉得特别高兴。孟子那个年代,读书人的地位是最高的,因此孟母才要三迁。中华民族从古到今,每个人都接受着出人投地的教育方式,对于统治阶级来说,为了国家稳定和发展,这是必须的。但是对于个人来说,这种功利型的教育方式其实害人不浅,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生活方式多种多样,没必要按照社会要求我们的方式去度过本来只属于自己的人生。我从小教育孩子,从不要求他们一定要比别人优秀,也不要求他们要做什么科学家或者企业家,只要是他们觉得快乐的生活方式,哪怕一辈子背个包去流浪,只要想清楚是自己想要的,我也极力赞成。为了让他们真的能用这种独立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才全家搬来澳洲这样简单轻松的国家,现在孩子这么小年纪就能对这个问题有如此清醒的认识,我真是觉得非常欣慰。

    希望不管到了五十岁还是八十岁,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只会更加坚定,虽然古人说五十而知天命,但是我觉得天命还是知道的越早,我们的人生就越会有意义,当然,这个意义只用对自己负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十二-我的人生观(写在奔四的最后一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hln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