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关于人生观的问题,人要用一生不断追问并回答,对于人生观的思考我认为是越早越好。人生观的回答没有终极答案,没有普世的标准,无关乎对与错。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也没有绝对错误的答案,同时是一个无法比较的答案,只有基于特定条件下相对正确的答案。自洽的人生观才是相对正确的人生观,关于人生观的所有问题的源头都指向死亡。
最早对于的思考
大概是我8,9岁的时候,一天夜里躺在床上,莫名其妙地就在想:我为什么可以感知这个世界的存在?我为什么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我”是人,而不是其他动物,为什么“我”是“我”不是别人?人为什么都会生老病死,死了之后还能不能感知“我”的存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其他的物可以感知这个世界的存在?或者感知其他世界的存在?如果真的可以感知其他世界,为何“我”不能,其他世界长成什么样子?是否真的有鬼存在?
面对问题当时的我表现出茫然,困惑,还有一丝丝恐惧(小时候怕黑,还有点怕鬼)。对于“我”的存在感到莫名其妙,这些问题我无法回答,之后每当想到这些问题时,茫然,困惑就会随之到来。
为什么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观?
我一直想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及完备的思维逻辑体系,借助一整套完备的知识体系和思维逻辑体系,由表及里,探究世界运行的底层逻辑。可如果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如何才能清晰地认识世界呢?所以开始对自我以及自我的人生进行思考。
最近非常喜欢阿肆的一首歌《仰世而来》“我做我自己披星戴月闯荡的盖世英雄......我是我自己的浆,自己的船,自己的风帆......"
每当听到这首歌马上就能热血沸腾。洗澡的时候放这首歌超级带感。阿肆果然足够“肆”,她的人生观就是:我的未来我做主,“我”不附属任何人,"我"只属于我自己,“我”是自己的生活上的盖世英雄,是自己命运的掌舵人,尽自己一切去追随生活的热爱。
这是阿肆的生活愿景,那我的呢?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为了什么生活?我想要一个怎样的人?伴随着这些问题,引发了我对人生观的思考。对三观的思考是认识自己的前提,对三观的思考越早越好。
何为人生观?
人生观分为: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了什么活着。(why)
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how)
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和价值。(what)
1.我为什么活着?
在我看来命题需要转化一下,换成“我为什么不选择死”。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我们没有生的权利,我们每个人都是“被迫”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这是事实(姑且不讨论宗教)。既然我们没有办法选择出生,就只有选择死亡的权利了。 有一个事实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想过轻生(哪怕一瞬间)。
如果问我为什么不选择死,我首先下意识反应是:怕,我怂......
然后当回到理性的思考之后的回答是:“生而为人,我很幸运,不想把生命浪费掉”。我们虽然没有生的权利,但生是有概率的呀,生而为你,更是极小极小的概率。
在生命的最初阶段,依靠基因的本能拼了命地想要活下去,历经“千难万险”,“亿死一生”(已经不能用九死一生来形容了)。你也许不是最强壮的,“游”得最快的,但很明显,你是最幸运的。你最初得以活着的原因,是基因的本能,是幸运之神的馈赠。想到这里,为什么不死就不言自明了。
2.我应该如何活着?
现阶段的回答:"自足地自洽地自由地活着。”
何为一个自足的人?就是当只有一个人的时候,生活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在晚上不会感到孤独,有自己的爱好,兴趣,价值支点。自足的人生不是残缺的,不需要外在来填补,有足够“圆”的人生,有自己的精神后花园。面对外界的优劣得失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自我幸福不源自通过比较竞争获得,而源自体悟,感受,进步,心智等等自我内在的获取。
自洽是指某件事在逻辑上是说得通的。自洽不代表正确或真理,但至少可以证明不是矛盾的,错误的。自洽是需要理性和逻辑锻炼的。我现在有记日记的习惯,记日记的目的是为了复盘。把每天自己做过的事情记录下来,日后回来反思。如果有和别人聊会专门记录,写下聊天过程,再想对方哪些观点是正确的,哪些不正确。如果不正确的话错的地方在哪。我当时是怎么回应这各错误的点的?......自我合理化是人的日常惯性,理性的声音不那么入耳,好的习惯没按么容易习得,我们更喜欢听自己想听的,看自己想看的,做自己想做的,但不去分析自己所听所想所做是不是正确的,理性的,自洽的。
自由是需要一定力量的。自由不是可以随所欲为地做任何事,而是当你不想做某事的时候,你有权利说不。自由需要格局,需要心智的力量,是思维外延的表现。曾经听到有这么一句话:“如果你觉得一件事情很难很难,那么答案一定在更高地维度”。想要实现自由,就要先颠覆自己的认知,提升自己认知的维度。二维生物是无法理解三维世界的存在,可是三维生物想要理解三维世界的存在,一点都不困难。
其三者关系将讨论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放到下一个问题进行阐述。
这里需要提一点,自由是在这三者之中我认为排在最高位置,不应当所有人生时刻都排在最高位置。因为考虑“我的人生观”,所以讨论范围在个人层面,没有牵连到其他生命或任何其他外在。如果讨论范围上升到社会层面,自由很多时候是可以放弃的代价,自由在特殊情况下必须被限缩,比如疫情期间居家隔离。
3.过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有意义和价值?
我们通常是如何给一件事物定价的呢?心理学有个观点叫做锚定效应,当我们想要衡量一个物品的价格时,会把与这个事物有关的其他信息作为锚(参照物)。这就是为什么淘宝买东西会货比三家,父母会说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好。在商业交易中,锚定效大多能尽如人意。但在人文价值的判断上极容易让人掉进思维陷阱:自己的成功与否建立在与他人比较的基础上。
从宇宙的时空观来看,这世界原本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
宇宙至今已存在了大概137亿年,地球至今已存在大概46亿年,人类存在至今只有300万年,人类文明至今只有6000年。在时间轴上人类的出现只不过是宇宙的一瞬,更何况个人的存在呢,更是一瞬中的一瞬了。而宇宙最终的落脚点是黑暗,是死亡,是沉寂,到那个时候连时间都没有了意义。更不用说从空间维度来思考,人的存在更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微尘中的微尘中的微尘。世界本无意义和价值,人生本无意义。
一切问题的根源
根源在哪呢?因为无论是人生和世界都有一个终点,那就是死亡。人生的死亡分为两次死亡,第一次是肉体的死亡,第二次是被所有人遗忘,也就是真正意义的死亡。死亡会瓦解所有意义和价值,死亡是终极恐惧。
站在理性和科学的角度,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价值的,对于意义的探讨不属于科学的思考范畴,它无法量化,归纳总结成一条定律,也就没有普世的判断标准。它属于哲学的思考范畴。所谓的意义和价值都是人赋予的。与其问“过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有价值?”。到不如换个角度问“我们可以给人生赋予什么意义和价值?”
自足,自洽,自由三者的联系
心中的价值排序:自由>自洽>自足。其三者的关系是自由=自洽+自足+足够的物质基础。
我得出这个观点的原因的依据仍是那个句号---死亡,既然死亡是生命的终点,那么我们思考生命意义时就应当借助死亡,“向死而生”,倒逼生命的意义。自洽的人自洽了人生的意义,也自洽了死亡本身:真就认为人生意义没什么大不了的,最差的结果也就被所有人忘记而已,真这么认为也是一种自洽;可如果认为活着的意义是为了奔赴永恒,活着的目的就是要打败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至少要有一个人记得我,人生不该被遗忘,那么自洽就要难得多了。自足的人在活着的时候都很自洽,可是一旦面对死亡这一终极考验,能不能自洽就不好说了。一个不能做到自足的人(比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还有现在热门的“躺平”),在活着的时候都不能做到自洽,何况在死后呢?
笔者认为:在个人层面,自由最接近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但自由不能强求,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自洽也是很难做到的,但应该要做到自足,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要有足够与之抗衡的精神力量。
死亡一直是一个很避讳的话题,笔者不是有意将读者朋友们带进与其有关的思考,阅读过程中如有不适,恳请见谅。可是没办法,有些问题终将是要直面的。都说“我命由我不由天”,事实是“我命真的不由我”,我们即没有不生的权利,也没有不死的权利。
生活仍旧有意义,未来依然可期,还是要相信。
以上内容只是笔者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