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时发现自己挺矛盾的,当开始分析一个人,录下他跟周围人的一段对话,认真分析这段对话里,他什么行动,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情绪,情绪背后有什么渴望,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
会觉得没有人经得起分析,会从不太善良的角度去思考,从性恶论现实主义的角度,理解这个人为什么会是这样?他这样背后有什么潜台词,要达成什么目的?也是精神分析的角度。
根据言行情绪状态,推测几种可能,逐步移去验证,可能性是真是假?那一个概率最大,各自占几成?这过程中的原则,就像鲁迅说,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中国人。
另一方面,又在刷b站,各种各样的大神,学霸或各种王者,怀疑人生,为什么人类进化不带我,不是说建国以后不许成精了吗?他们是什么时候修炼成仙的?
好像以前不是这样,以前我的世界只有自己,我是我世界的全部。这个世界无比全能,也无比孤独,没有别人,完全的自我。
直到我的世界开始有别人,开始尝试理解别人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不一样,原来分析别人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看到别人,看到别人说的这句话,看背后的渴望和他的自我。
然后发现,周围的人开始夸我好相处,夸我很和善,耐心。要知道此前,我经常听到夸奖是浮躁,是急脾气,是一点都沉不住气。
能感觉到,当我很着急很迫切时,就好像有什么东西在背后追着我,比如老虎,晚一步我就会被吃掉。
在现实中经常是没老虎的,真的不至于让我就是恐惧急迫到那种程度的事情。更多的是,在我的心里藏着一个黑匣子,如果我不去拆开,不沉下来,看到那个黑匣子,那这种着急可能会一直催促着。
如果我看不到,它就会像只老虎一直追着我。到后来我尝试让自己慢下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在追着?是什么让我这么着急恐惧的吗?
在此前,我不知道这是什么。现在看,好像这是一种焦虑。有时有指向性,有时没有。我分析过几次有针对性的,发现背后可能藏着我的自恋,我的恐惧,我的敌意。
大多数时候,跟外在事情没什么关系。就在刚才,我突然想到好像越来越佛了,而且是自己让自己变佛的。我在自己给自己催眠,让自己越来越佛系。
我突然看到了,自己的可塑性。讲个很魔幻的事,我30岁了,发现自己的可塑性很强。
在以往的认知里,认为30岁是人基本定型的阶段,观念在固化,此前发生的事情,对他生命有了极重要的影响,后来再发生什么,改变之前观念的可能性很小。
可塑性强是有一些小事情。第一件事, MBTI测试两次,完全相反。中间间隔一年多,第1次测试是外向型,第2次测试是内向型。
在这一年间,我完全变成了现实的我的对面,想象中的另一个样子。还好我有写作的习惯,现在想复盘的话,还可以找之前写的作品,一点点的分析。
看看在这个过程中,我是怎么变过去的?哪些是起点,哪些是发展,那些是高潮,那些是转折,哪些是终点?回顾整个转变过程。
想想这个过程中,要翻阅的资料,要记录的信息。要做的思考,要写的文章,算了,复盘什么,就这样挺好的。梦想没有人让你放弃,试试自己就放弃了。
我觉得也是,复盘没有人让我放弃,我试试自己就放弃了。让我放弃的不是困难和复杂,而是懒惰,我是觉得无所谓,不复盘也可以。
第二件事,同一个愤世嫉俗怨天恨地的小妹,变成一个稳定佛系,喜欢说随便的小妹。角度的转换,突然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就像王烁有次采访到,经过一场灾难,劫后余生的人,他自称是幸存者,但也有人会把自己当成受害者。使用词汇,观察角度的不同,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前者强调活下来,后者强调伤害。有时我感觉,世界是调整焦点的游戏。当你把注意力放在活下来,那可能开创出新世界;当你把注意力放在伤害,也能看到一个世界。
说到伤害,我想起,身边一个人,经常跟我哭诉,在家里,婆婆怎么对他不友善,谁要把他气死了。他对xx特别好,但他总是辜负我。
我以为他跟我倾诉这些,是希望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帮助,有效的建议之类的。但当我提出的诀窍方法时,他习惯性的拒绝。好像他痛苦,却一点都不想从痛苦中挣脱出来。
他并没有时间和耐心,也不愿意抓住我伸出去的手,也可能是我顺手提供帮助的方式不对,感觉是他并不需要我的帮助。我在想这是为什么,明明很痛苦,但他并不想从痛苦中走出来。
有可能这种痛苦,糟糕的有压力的应对和人际关系,是他的舒适区。心理舒适区并不一定舒服,也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一种习惯的应对方式。
这种习惯的应对方式,有什么好处?带来控制感。越是失控,越感受到焦虑,越会加强控制感,紧紧抓住已有的东西,不放。
也可能,他并不需要我做什么,只要专心听他倾诉完之后,可能他心里好多了。就像洪兰教授讲的那样。复习一下教授都说了什么。
女生擅长用语言的方式,把她的情绪表达出来。女性的大脑,天生就是为语言表达设置的。比如女生失恋和男朋友分手。打个电话说这个男生叭叭叭说半个小时,挂掉,再打另一个电话,重复一遍。
注意在这过程中,修改了遣词造句。“从我对那个男生那么好,他辜负我”到“那个男生一无是处,我把他甩了”。当挂完电话,这一系列的表达和倾诉完毕,好像内心的情绪也没有了。
可能他无所谓倾诉的对象是谁,只要有个人在听,让他把想说的话说完,就完美。是我是你是他都可以。
第三件事,从原本的讨厌学习,到现在把学习当做日常,是终身学习者。完成这个转变,我感觉自己好像用了挺长时间。从学渣变得爱学习,每天写作,也挺不容易。
总结:1.真理的反面是另一个真理,很多事情,左右皆可。
2.慢一点,打开焦虑的黑匣子。
3.我可能比我想象的更善变,可塑性更强。
谢谢你的欣赏,欢迎留言咨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