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清忠(背景: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和开发的专家,因为工作忙碌导致健康问题,和中医结缘,以及兴趣爱好,开始从事中医治疗行业。研究目标2个方向:认知身体,重新理解疾病;研究全新的中医仪器。)
写书目的:从设计者角度看身体,以及了解身体强大的治愈能力,并提供一些基础养生手段,帮助普罗大众更好的使用身体功能。
本书主旨:从设计者角度拆解人体,观察人体的系统运作方式,血气系统运作方式,以及对外界威胁因素(寒气)的理解,重新说审视病和症的关系,从而运用中医知识,来调理身体,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三步疗法,以及 现代常见疾病的初级养生方法,帮助更多人获得健康。
本书脉络:现代医学的质疑——>人体系统——>人体血气系统——>寒气——>病和症——>日常疗养——>现代医学的部分误区现象
作者哪些问题解决了?
科普+基础养生手段普及已经解决
作者哪些问题未解决了?
现实问题是,很多慢性病问题依然没有治愈的方式;对于中医是否能做到这一点,还在尝试。但这个尝试具有局限性,一来科学倡导必须临床认证有效后才可推行就限制了很多医学工作的大胆思考的能力;二来吴清忠老师和他的朋友们都没有从医资格,因此是不能开业行医的,很多方法是自己和朋友做了尝试之后发现有用才记录下来推广出去,病例是偏少的。
我和作者的观点有哪些不同的意见
1、作者质疑血液检测来定义疾病问题,认为以偏概全是不科学的。但实际上,在第八章《慢性病的调养》中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中,也采用血液检测方式来定义治疗有效果,是否和前面的阐述的观点有所冲突呢。
2、基于甚少实例的治疗方式,最后却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这是基于本书内容通俗易读+执行方式简单高效的两个因素下,人们心理对疾病急切盼望治愈,因此内心所产生的坚定认可感,这种是否是由心出发的强烈求生欲在治愈疾病,而并非来自于吴老师的一招三式的方式呢?
3、定义疾病,治疗手段?到底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才能得到切确的科学验证呢?
也许并不存在切确一说,任何假设都是理想,现实中左右最后的结果极其复杂,我们只能在其中一窥一二,勉强作为支撑,以撑起心中的信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