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之前,以为会读到许多悲苦的女性,但事实上我非但一口气读完全书,还在阅读的过程中数次抑制不住自己的笑声。不是因为书中的女性过得有多么好,而是我看到她们在不幸中依然保留的个性和坚强——不被生活打倒,甚至还有些幽默。
第一篇写自己的相亲史,那个边讲话边翘着腿的女孩,可能有些骄傲,不过她丝毫没有第一次去男方家的羞怯。在那个年代竟然有这样的女性,我感到很诧异。书中有些画面让我会心一笑,比如在相亲对象来临之前,家里的姐姐们帮着打扫卫生,哥哥去买肉,妈妈做饭。这像极了我们家以前过年招待客人的分工。弟兄姐妹多,遇到大事可以互相帮衬,日子再苦也会充满温情。又有一次,阎连科和姐姐去遥远的地方拉煤,一路费劲辛劳,快到家的三里地实在没有力气了,这时哥哥从天而降,顺势接过重担,一家人终于可以过一个暖乎乎的冬天了。
他的姑姑,在自由恋爱还是个陌生词汇的年代,执意嫁给了自己喜欢的穷小子。在那偏僻的山村,姑姑生了八个孩子,也成功躲过了饥荒年代。当旁边觉得她嫁错地方时,她满眼笑容,一再用他们没有的白面证实自己过得挺好。既然做出了选择就不会后悔,既然和爱的人在一起就不追求面面俱到。她的乐观豁达,让我看到一个舒展的生命,一个由内而外散发着快乐的生命。
除此以外,书中还有几位文化程度虽然不高但一辈子为爱而活的平凡女性。一个五十多的农村妇女,可以在孙子都有的情况下坚持要和三十多年不见的情人生活在一起。那情人已经卧病在床,儿女嫌弃,她过去只是为了照顾他。这一辈子,她都带着对另一个男人的爱和丈夫生活在一起。如今生命将走到终点,她不想辜负自己。另一个三十多的年轻女性,孩子都十多岁了,丈夫对她也不错。在外面看来这日子是很美满,谁知道她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遇到了打开她身体秘密的人,便再也不愿过从前的日子。她离开了原来的大房子,去城里过着艰苦的生活,却无怨无悔。多像中国版的查泰莱夫人。
《她们》中的女性,上至阎连科的母亲,下至她的小孙女,让我看到中国女人的可爱。悲剧自然是有的,但她们也拥有创造喜剧的能力,尽力去活得热情洋溢,而非愁容满面。快乐是人的天性,不管怎样都要找出点乐子和趣味。人生的基调是轻松愉悦的,真好!
2023年7月14日星期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