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创作对于自己的意义】
我一直只觉得阅读写作是我舒缓情绪的一种方式,没有想过其他的。
我一直不会写故事,坦白点是不会构思和表达。大概觉得以前的随笔记录都只是记录感悟心得,不涉及故事情节起伏、人物变化等,可平白的生活,我没事在脑海里制造啥冲突呢?现实的鸡毛已经够烦,难道我还自虐,假想冲突、假想受虐、假想解决方案吗?哦,之前的我,完全没必要给自己添堵。
当写作营的伙伴都在写故事的时候,其实我仍然无从下手,故事在我脑海里一直没有框架。简单尝试了下,但写的故事不像故事,故事情节平淡无奇,甚至在逻辑上都无法形成闭环,啊,我知道的,成了四不像。再加上我一直没有写完后修改的习惯,所以用那谁说的话:初稿就是一团“狗屎”。但我还是留着的,万一哪填想通了可以修改修改。
看到今天的题目后,深思了好久都没有想到合适的故事题材,一是因为自己的生活本身没有太波折有趣,二是没有思考过关于死的各种画面和情节。但突然发现写作营是个挺有意思的地方:每天都要不断的搜索思考自己的过往经历,并从经历的感悟中触发新的故事。
反思,多么重要的环节,即便没有练就写作技巧,那21天的深度反思,至少也更了解自己。
死这个主题,无论是故事情节需要,还是仅作为一种思考,对我来说都感觉很沉重了。如果有一天我得知自己生命有限,我将是怎样的状态,我会如何面对,我会如何利用最后的日子。单想到这里,我已经开始害怕和焦虑了,我好像还一事无成,什么都没干,想见的人还没见,想做的事还没做完,想走的路才刚开始,想做的铺垫还没完成,最主要的,还有债没还完。怎么能死呢?怎么能死而无憾呢?不,不能页不愿意继续思考关于自己的死。那换了别人呢?更尴尬,我怎么去规划别人的生命终点呢?我怎么去展现自己想象的或者期待的关于死的方式?我怎么去构思与描述别人生命终点的行动事迹。我同样焦虑,我害怕写出来的都是自己的想法和期待。不,我不愿意去想去承认。
过来人常言,人生除生死,别无大事。当下的我,过好今天,适当安排明天就行。我相信人生是要规划的,包括生死,我也相信变化比计划来得更快。有时候焦虑本是来源于对未来的过度规划和安排,实际中的自己,还是不习惯遇到任何人和事都将其联想或者提升到生死的高度去深思。
关于死,不管是谁,我当然期待应随自然。但如果最后不是这样,我也坦然接受,前提是珍惜并过好了当下。
感恩写作让我们深思。
网友评论